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轮论文--轮毂论文

基于残余应力的外轮毂加工变形仿真与实验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残余应力对加工变形影响研究现状第12-13页
   ·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解析法研究残余应力的现状第14-15页
     ·有限元法研究残余应力的现状第15-1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加工残余应力的预测模型第19-33页
   ·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第19-20页
   ·材料本构模型第20-22页
     ·Johnson-Cook 模型第20-21页
     ·外轮毂材料的 Johnson-Cook 模型第21-22页
   ·切削力模型第22-25页
   ·切削热模型第25-28页
   ·残余应力预测模型第28-32页
     ·加载过程应力的计算第28-31页
     ·应力释放过程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外轮毂加工残余应力的仿真分析第33-47页
   ·有限元仿真分析步骤第33-36页
     ·有限元分析步骤第33-34页
     ·热—弹塑性有限元控制方程第34-36页
   ·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第36-44页
     ·网格划分第36-38页
     ·材料的分离和断裂准则第38-40页
     ·接触摩擦模型第40-41页
     ·热传导模型第41-42页
     ·材料模型第42-43页
     ·边界条件第43-44页
   ·正交切削加工残余应力的模拟结果分析第44-46页
     ·不同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45页
     ·不同切削速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45-46页
   ·本章总结第46-47页
第4章 外轮毂加工残余应力实验第47-55页
   ·切削加工实验第47-48页
   ·残余应力测量第48-50页
     ·超声波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第48-49页
     ·超声波测量残余应力仪器第49-50页
     ·残余应力测量过程第50页
   ·残余应力实验结果分析第50-53页
     ·实验与二维仿真的残余应力分布对比第50-51页
     ·不同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进给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52页
     ·不同切削速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52-53页
   ·本章总结第53-55页
第5章 残余应力对外轮毂加工变形的影响第55-65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5-58页
     ·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第55-56页
     ·接触设置和边界条件第56-57页
     ·仿真参数的设定第57-58页
   ·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与实验对比第58-59页
   ·加工变形的仿真结果分析第59-62页
     ·不同切削深度产生的残余应力对加工变形的影响第59-60页
     ·不同进给量产生的残余应力对加工变形的影响第60-61页
     ·不同切削速度产生的残余应力对加工变形的影响第61-62页
   ·切削参数的优选第62-64页
   ·本章总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随机动态规划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双电机独立驱动用粘性联轴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