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临近空间的智能目标发生器设计与优化方法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20页 |
·临近空间目标 | 第13-15页 |
·目标发生器 | 第15-18页 |
·HLA 仿真技术 | 第18-19页 |
·人工智能中的路径规划问题 | 第19-20页 |
·论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0-23页 |
第2章 面向临近空间的智能目标发生器的总体设计 | 第23-33页 |
·目标发生器总体构建 | 第23-26页 |
·总体框架分析 | 第23-24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4-26页 |
·目标发生器功能模块划分 | 第26-28页 |
·目标特性模拟模块 | 第26-27页 |
·三维视景展示模块 | 第27页 |
·智能算法优化模块 | 第27-28页 |
·目标交互设计模块 | 第28页 |
·软件实现与硬件系统构成 | 第28-31页 |
·软件实现方式 | 第28-31页 |
·硬件系统构成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虚拟仿真视景构建 | 第33-53页 |
·三维模型库的创建及优化 | 第33-41页 |
·模型构建方法分析 | 第34-35页 |
·采用的建模方法及建模技术 | 第35-36页 |
·虚拟模型库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虚拟模型创建 | 第37-39页 |
·模型优化阶段 | 第39-41页 |
·虚拟可视化平台的创建及渲染 | 第41-49页 |
·总体设计框架 | 第42-43页 |
·平台开发流程 | 第43-44页 |
·虚拟视景构建 | 第44-45页 |
·虚拟视景优化 | 第45-47页 |
·应用程序接口开发 | 第47-49页 |
·二维地图信息设计 | 第49-51页 |
·地理信息开发准备阶段 | 第50页 |
·应用程序建立阶段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临近空间目标智能行为模拟 | 第53-71页 |
·目标智能行为总体设计框架 | 第53-54页 |
·目标智能行为特性分析 | 第54-56页 |
·临近空间飞行器特性分析 | 第54-55页 |
·临近空间环境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目标智能行为算法设计 | 第56-66页 |
·研究问题描述 | 第56页 |
·算法优化目标 | 第56-57页 |
·算法设计思路 | 第57-61页 |
·优化算法设计 | 第61-66页 |
·仿真实验验证 | 第66-70页 |
·仿真实验平台 | 第66-67页 |
·仿真结果展示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基于 HLA 的目标发生器构建 | 第71-90页 |
·临近空间高机动目标探测仿真系统概述 | 第71-74页 |
·仿真系统简介 | 第71页 |
·仿真系统组成 | 第71-74页 |
·目标发生器联邦成员与仿真系统的关系 | 第74页 |
·目标联邦成员设计 | 第74-77页 |
·设计目标 | 第74-75页 |
·结构设计 | 第75-76页 |
·开发流程设计 | 第76-77页 |
·目标发生器联邦成员开发 | 第77-81页 |
·对象类交互类设计 | 第77-78页 |
·HLA 线程设计 | 第78-79页 |
·二维目标发生平台构建 | 第79-80页 |
·三维视景展示平台搭建 | 第80-81页 |
·数据库管理平台开发 | 第81页 |
·仿真实验展示 | 第81-89页 |
·仿真开发环境 | 第81-82页 |
·仿真流程 | 第82-83页 |
·仿真效果展示 | 第83-88页 |
·仿真结论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