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插图清单 | 第12-13页 |
附表清单 | 第13-14页 |
縮略词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1页 |
·药物敏感性判定标准(折点)的建立流程 | 第16-27页 |
·乙酰甲喹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氟苯尼考的相关研究 | 第29-31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及野生型折点的确定 | 第33-51页 |
·前言 | 第33-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材料 | 第34-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体外抗菌活性 | 第38-42页 |
·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的野生型折点(CO_(WT))的确定 | 第42-44页 |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野生型折点(CO_(WT))的确定 | 第44-46页 |
·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质控范围确定 | 第46页 |
·讨论 | 第46-50页 |
·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的敏感性情况 | 第46-47页 |
·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情况 | 第47页 |
·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体外药效学特点 | 第47-48页 |
·野生型折点的制定方法讨论 | 第48-49页 |
·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质控范围研究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分子耐药机制研究 | 第51-79页 |
·前言 | 第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66页 |
·材料 | 第51-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66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66-74页 |
·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的分子耐药机制研究 | 第66-70页 |
·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基因型研究 | 第70-74页 |
·讨论 | 第74-78页 |
·动物源细菌中oqxAB基因的流行情况 | 第74-75页 |
·oqxAB基因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关系 | 第75-76页 |
·不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 | 第76-77页 |
·oqxAB和cf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遗传环境比较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感染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同步研究 | 第79-104页 |
·前言 | 第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9-87页 |
·材料 | 第79-81页 |
·试验方法 | 第81-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9页 |
·乙酰甲喹在小鼠大肠杆菌感染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 第87-93页 |
·氟苯尼考对猪大肠杆菌的半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 第93-99页 |
·讨论 | 第99-103页 |
·粒细胞减少小鼠大腿肌肉感染模型的摸索 | 第99页 |
·乙酰甲喹对粒细胞减少小鼠大腿肌肉大肠杆菌感染的PK-PD关系探讨 | 第99-100页 |
·猪回肠瘘模型的构建与局限性 | 第100-101页 |
·猪血清半体内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PK-PD关系探讨 | 第101-102页 |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 第102-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4-106页 |
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个人简介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