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课题产生的背景 | 第13-14页 |
·磁浮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磁浮列车-桥梁耦合自激振动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本文的内容组织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磁浮列车-桥梁耦合系统建模及自激振动机理研究 | 第21-47页 |
·磁浮桥梁建模 | 第21-26页 |
·桥梁振动特性的实验测量 | 第22-23页 |
·桥梁动力学方程的理论推导 | 第23-26页 |
·悬浮系统建模 | 第26-33页 |
·悬浮系统建模 | 第28-30页 |
·悬浮系统最小模型 | 第30-33页 |
·磁浮列车-桥梁耦合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 第33-37页 |
·悬浮系统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耦合系统的稳定性 | 第34-37页 |
·控制器参数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41页 |
·比例项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阻尼项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加速度项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电流环增益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从能量和开环传递函数的角度阐述自激振动的机理 | 第41-46页 |
·从能量的角度阐述自激振动的机理 | 第41-43页 |
·从开环传递函数的角度阐述自激振动的机理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影响磁浮列车-桥梁耦合自激振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47-67页 |
·间隙误差的积分项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自归零绝对阻尼反馈下耦合系统的稳定性 | 第49-51页 |
·相对阻尼反馈下耦合系统的稳定性 | 第51-53页 |
·系统的非线性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控制电压饱和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62页 |
·自激振动时的控制电压计算 | 第54-56页 |
·控制电压直流分量求解 | 第56-57页 |
·控制电压基波分量求解 | 第57-58页 |
·基波分量衰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时滞对耦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6页 |
·间隙通道的时滞对悬浮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阻尼通道的时滞对悬浮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加速度通道的时滞对悬浮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电流通道的时滞对悬浮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基于电磁能量俘获器的自激振动主动控制 | 第67-81页 |
·避免自激振动的通用途径 | 第67-69页 |
·特征多项式的角度-增大桥梁的线密度 | 第67-68页 |
·能量的角度-调节参数或增大桥梁模态阻尼比 | 第68页 |
·Nyquist判据的角度-优化频率关系 | 第68-69页 |
·基于电磁能量俘获器的自激振动主动控制 | 第69-72页 |
·基于虚拟电磁能量俘获器的自激振动主动控制 | 第72-80页 |
·虚拟电磁能量俘获器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72-73页 |
·桥梁垂向速度的估计 | 第73-74页 |
·仿真验证 | 第74-78页 |
·实验验证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基于磁通内环的自激振动主动控制 | 第81-95页 |
·基于磁通内环的悬浮系统建模 | 第81-82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82-85页 |
·悬浮系统的稳定性 | 第83页 |
·耦合系统的稳定性 | 第83-85页 |
·引入桥梁速度反馈抑制自激振动的控制策略 | 第85-90页 |
·基本原理 | 第85-87页 |
·仿真验证 | 第87-88页 |
·实验验证 | 第88-90页 |
·剔除桥梁位置反馈抑制自激振动的控制策略 | 第90-94页 |
·基本原理 | 第90-92页 |
·仿真验证 | 第92-93页 |
·实验验证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全文总结 | 第95-96页 |
·工作展望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