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选题缘由 | 第7页 |
(2) 研究现状 | 第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4) 创新特色 | 第8-9页 |
1 提出问题——由呼格吉勒图案引发对“强制鉴定”的思考 | 第9-13页 |
·呼格吉勒图案件的完整回顾 | 第9-10页 |
·呼格吉勒图案件的深刻剖析 | 第10-12页 |
·呼格吉勒图冤杀案的事实真相 | 第10页 |
·国内刑事司法活动中普遍存在不重视DNA鉴定的现状 | 第10-11页 |
·构建有效的防范冤假错案的制度已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 第11-12页 |
·由呼格吉勒图等系列案件引发对强制鉴定制度的思考 | 第12-13页 |
2 理论思辨——探析“刑事强制鉴定”的内涵 | 第13-17页 |
·“强制鉴定”的类型划分 | 第13-15页 |
·刑事侦查措施性质的“强制鉴定” | 第13-14页 |
·法定程序性质的“强制鉴定” | 第14-15页 |
·“强制鉴定”的内涵辨析 | 第15-17页 |
·两者存在的显著区别 | 第15-16页 |
·两者存在发生联系的场合 | 第16-17页 |
3 制度现状——我国刑事强制鉴定法律之缺失 | 第17-21页 |
·我国刑事鉴定程序启动之立法规定及其问题剖析 | 第17-18页 |
·刑事鉴定启动之立法规定 | 第17页 |
·刑事鉴定启动之法律现状剖析 | 第17-18页 |
·构建我国刑事强制鉴定制度之必要性分析 | 第18-21页 |
·刑事侦查鉴定实践在实体和程序方面严重缺乏科学性 | 第19-20页 |
·现行诉讼模式纠错功能之局限性 | 第20页 |
·域外发达法律对于构建强制鉴定制度的启示 | 第20-21页 |
4 借鉴完善——我国刑事强制鉴定制度之具体构建 | 第21-31页 |
·强制鉴定制度之域外法考察 | 第21-23页 |
·俄罗斯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考察 | 第21-22页 |
·德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考察 | 第22页 |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考察 | 第22-23页 |
·我国刑事强制鉴定制度之模式化构想 | 第23-31页 |
·刑事强制鉴定制度的实体规则 | 第23-27页 |
·强制鉴定的鉴定主体 | 第24-25页 |
·强制鉴定的事项范围 | 第25-26页 |
·强制鉴定意见的效力 | 第26页 |
·强制鉴定的标准问题 | 第26-27页 |
·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 | 第27页 |
·刑事强制鉴定制度的程序规则 | 第27-31页 |
·强制鉴定的启动规则 | 第27-28页 |
·强制鉴定的告知规则 | 第28-29页 |
·强制鉴定的异议规则 | 第29页 |
·强制鉴定的救济规则 | 第29-31页 |
5 反思困境——构建刑事强制鉴定制度存在的体制障碍 | 第31-35页 |
·刑事鉴定的广义侦查行为定位欠妥 | 第31-32页 |
·单位职权主义模式影响刑事技术工作的中立性 | 第32-33页 |
·公安机关的刑事鉴定启动权具有极大的随意性 | 第33页 |
·检察院、法院对公安机关刑事鉴定意见的形式审查性质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