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武当群片岩冻融损伤特性试验研究

作者简介第1-7页
摘要第7-11页
ABSTRACT第11-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1页
     ·岩石损伤理论研究现状第21-23页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现状第23-26页
     ·岩石冻融损伤研究现状第26-27页
     ·岩石裂隙空间分布特征及量化表征方法研究现状第27-31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1-33页
     ·研究内容第31-32页
     ·技术路线第32-33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33-35页
第二章 片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35-43页
 §2.1 片岩物理、水理性质试验研究第35-37页
     ·片岩物理性质第35-36页
     ·片岩水理性质第36-37页
 §2.2 片岩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第37-41页
     ·试样加工及试验设备第37-38页
     ·试验步骤和方法第38页
     ·单轴压缩试验第38-40页
     ·三轴压缩试验第40-41页
 §2.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片岩裂隙系统生成及裂隙率表征方法试验探索第43-49页
 §3.1 初始损伤裂隙生成及其表征方法概述第43-44页
 §3.2 初始损伤裂隙生成试验第44-46页
     ·试样加工及试验设备第44-45页
     ·初始损伤裂隙生成试验第45-46页
 §3.3 初始损伤裂隙的量化表征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初始损伤条件下片岩冻融循环损伤劣化规律试验研究第49-78页
 §4.1 初始损伤后片岩力学特性第49-52页
     ·单轴压缩试验第49-51页
     ·三轴压缩试验第51-52页
 §4.2 初始损伤条件下片岩冻融循环试验方案第52-54页
     ·冷冻第53页
     ·解冻第53-54页
 §4.3 初始损伤及冻融循环作用下片岩单轴压缩试验第54-56页
     ·应力-应变曲线第54-55页
     ·试验结果第55页
     ·试样破坏模式第55-56页
 §4.4 初始损伤及冻融循环作用下片岩三轴压缩试验第56-59页
     ·应力-应变曲线第56-57页
     ·试验结果第57-58页
     ·试样破坏模式第58-59页
 §4.5 初始损伤及冻融循环作用下片岩损伤劣化规律第59-66页
     ·单轴抗压强度损伤劣化规律第59-61页
     ·变形参数损伤劣化规律第61-63页
     ·强度参数损伤劣化规律第63-66页
 §4.6 初始损伤及冻融循环过程中片岩裂隙率变化规律第66-73页
     ·基于超声波测试的片岩裂隙率变化规律第66-68页
     ·基于CT扫描的片岩裂隙率变化规律第68-72页
     ·岩石裂隙率表征方法适宜性评价第72-73页
 §4.7 冻融损伤过程中片岩裂隙率与力学参数关系研究第73-76页
     ·纵波波速与力学参数关系第73-75页
     ·纵波波速衰减度与力学参数劣化度关系第75-76页
 §4.8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片岩冻融循环损伤劣化机理研究第78-98页
 §5.1 岩石冻融损伤理论基础第78-79页
     ·岩石冻融损伤现象第78-79页
     ·岩石冻融损伤影响因素第79页
 §5.2 冻融损伤作用下片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第79-84页
     ·冻融损伤后试样压缩试验破坏模式分析第79-81页
     ·冻融损伤后试样压缩试验破坏面形态分析第81-84页
 §5.3 冻融损伤作用下片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第84-96页
     ·矿物成分分析第84-86页
     ·岩石切片偏光显微镜试验第86-91页
     ·剪切破坏面扫描电镜试验第91-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考虑冻融循环作用的隧道围岩长期稳定性研究第98-114页
 §6.1 隧道区工程地质条件第98-101页
     ·通省隧道工程概况第98页
     ·隧道区工程地质条件第98-101页
 §6.2 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研究第101-105页
     ·隧道围岩岩体质量分级第101-103页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隧道围岩力学参数估算第103-105页
 §6.3 冻融循环作用下隧道围岩长期稳定数值分析第105-112页
     ·计算模型第105-106页
     ·位移场特征分析第106-107页
     ·应力场特征分析第107-110页
     ·塑性区特征分析第110-111页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第111-112页
 §6.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7.1 结论第114-116页
 §7.2 展望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BISP的易扰动土变形机理研究
下一篇:全吉地块早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