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全吉地块早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作者简介第1-8页
摘要第8-11页
英文摘要第11-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9页
 §1.1 选题意义、目的和项目来源第18-20页
     ·选题意义和目的第18-19页
     ·选题来源第19-20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0-24页
     ·国外2.4-2.2 Ga花岗岩的构造观点第20页
     ·中国三大克拉通2.2-2.4 Ga花岗岩浆事件第20-22页
     ·全吉地块古元古代花岗岩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第22-24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4-25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4页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第24-25页
 §1.4 样品测试方法第25-27页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第25-26页
     ·锆石U-Pb测年第26页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第26-27页
 §1.5 论文工作量第27页
 §1.6 主要成果与论文创新点第27-29页
     ·主要成果第27-28页
     ·论文创新点或特色第28-29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9-36页
 §2.1 中国三大克拉通的基本特征第30-31页
     ·华北克拉通第30页
     ·塔里木克拉通第30页
     ·扬子克拉通第30-31页
 §2.2 塔里木陆块东南缘微小陆块群的基本特征第31-33页
     ·阿拉善地块第31-32页
     ·祁连地块第32页
     ·柴达木地块第32-33页
 §2.3 全吉地块元古代的物质组成第33-36页
第三章 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特征第36-48页
 §3.1 德令哈岩体的地质与岩相学特征第36-39页
 §3.2 呼德生-六道班岩体的地质学与岩相学特征第39-43页
 §3.3 莫河岩体的地质学与岩相学特征第43-46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锆石U-Pb年代学第48-69页
 §4.1 德令哈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第48-50页
 §4.2 呼德生-六道班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第50-52页
 §4.3 莫河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第52-53页
 §4.4 锆石微量元素第53-55页
 §4.5 讨论与小结第55-69页
第五章 地球化学特征第69-104页
 §5.1 德令哈花岗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第69-76页
     ·主量元素特征第69-73页
     ·微量元素特征第73页
     ·全岩Nd同位素特征第73-74页
     ·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第74-76页
 §5.2 呼德生-六道班花岗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第76-83页
     ·主量元素特征第76-78页
     ·微量元素特征第78-80页
     ·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第80-81页
     ·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第81-83页
 §5.3 莫河花岗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第83-89页
     ·主量元素特征第83-85页
     ·微量元素特征第85-86页
     ·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第86-88页
     ·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第88-89页
 §5.5 讨论和小结第89-104页
第六章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第104-122页
 §6.1 花岗岩成因分类和构造环境的研究第104-107页
 §6.2 德令哈岩体的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第107-111页
     ·岩石成因类型第107-110页
     ·岩浆源区性质第110页
     ·构造环境第110-111页
 §6.3 呼德生-六道班岩体的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第111-115页
     ·岩石成因类型第111-113页
     ·岩浆源区性质第113-114页
     ·构造环境第114-115页
 §6.4 莫河岩体的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第115-120页
     ·岩石成因类型第115-117页
     ·岩浆源区性质第117-118页
     ·构造环境第118-120页
 §6.5 讨论与小结第120-122页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第122-131页
 §7.1 地壳生长和再造史第122-123页
 §7.2 构造属性第123-125页
 §7.3 2.4-2.2Ga年龄槽的构造意义第125-128页
 §7.4 构造演化第128-131页
第八章 结论与问题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当群片岩冻融损伤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松辽盆地—大三江盆地晚白垩世构造反转作用对比及其成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