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舞蹈理论论文--舞蹈艺术史论文

大理白族佛教乐舞形态及本土化--阿吒力乐舞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4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7-8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8-9页
  (一)大理白族佛教的研究第8页
  (二)佛教乐舞的研究第8-9页
  (三)文献综合分析第9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9-11页
  (一)佛教乐舞第9-11页
  (二)本土化第11页
 四、研究范畴与研究思路第11-12页
  (一)研究范畴第11-12页
  (二)研究思路第12页
 五、研究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12-14页
  (一)研究难点第12-13页
  (二)可能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佛教乐舞的生存空间和历史背景第14-25页
 第一节 大理白族概况第14-17页
  一、人口、语言文字第14页
  二、地理和文化生态环境第14-15页
  三、历史第15-17页
  四、生产生活第17页
  五、宗教节日第17页
 第二节 大理白族佛教第17-20页
  一、传入时间及路线第17-19页
  二、历史分期第19-20页
 第三节 大理白族阿吒力教田野调查第20-25页
  一、洱源地区第21-22页
  二、剑川地区第22-25页
第二章 佛教乐舞的形态介绍及分析第25-48页
 第一节 概述第26-28页
 第二节 佛法舞蹈第28-37页
  一、舞蹈介绍第28-32页
  二、动作分析第32-35页
  三、风格特征第35页
  四、服饰、道具第35-37页
 第三节 乐舞音声第37-45页
  一、乐器介绍第38-43页
  二、音声分析第43-45页
 第四节 乐舞功能第45-48页
  一、“以伎乐供养佛”第45-46页
  二、祈福禳灾、护国佑民第46页
  三、社会教化第46-48页
第三章 佛教乐舞的本土化变迁第48-65页
 第一节 纵向历史变迁进程第48-52页
  一、古代第48-50页
  二、当代第50-52页
 第二节 横向文化互动影响第52-57页
  一、与儒教、道教、巫教的联系第52-54页
  二、与外国民族艺术的联系第54-55页
  三、与周边民族艺术的联系第55-57页
 第三节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57-65页
  一、本土化发展特点及规律第57-59页
  二、对其发展变迁的若干思考第59-61页
  三、发展趋势及对策意见第61-65页
结语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相关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舞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研究
下一篇: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