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任务书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我国水源水质现状 | 第10-11页 |
·黄河水源水质现状 | 第11页 |
·郑州黄河水源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强化混凝及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概述 | 第16-22页 |
·强化混凝研究概述 | 第16-20页 |
·强化混凝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页 |
·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 | 第16-17页 |
·常见的强化混凝方式 | 第17-18页 |
·混凝剂的种类 | 第18-20页 |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研究状况 | 第20-22页 |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的意义 | 第20页 |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试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 第22-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5页 |
·原水水质 | 第22-24页 |
·试验试剂 | 第24-25页 |
·检测指标方法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32页 |
·强化混凝实验设备及方法 | 第25-29页 |
·有机物分子量测定方法及设备 | 第29-32页 |
第四章 石佛沉砂池水质分析 | 第32-42页 |
·石佛沉砂池常规水质分析 | 第32-39页 |
·常规水质指标 | 第32-33页 |
·原水水质评价 | 第33-39页 |
·石佛沉砂池有机物分子量变化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石佛沉砂池原水强化混凝 | 第42-60页 |
·正交试验确定中试设备的最佳混凝强度 | 第42-43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2-43页 |
·正交试验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页 |
·单独投加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 | 第43-47页 |
·混凝剂与助凝剂最佳投加比例实验 | 第47-48页 |
·同种混凝剂与不同预处理剂联合投加对原水的处理效果 | 第48-53页 |
·PAC 与预处理剂联合投加 | 第49-50页 |
·PFS 与预处理剂联合投加 | 第50-51页 |
·FC 与预处理剂联合投加 | 第51-52页 |
·PAFC 与预处理剂联合投加 | 第52-53页 |
·不同混凝剂投加同种预处理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 | 第53-58页 |
·活性炭 | 第54-56页 |
·高锰酸钾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石佛沉砂池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去除特性研究 | 第60-71页 |
·原水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情况 | 第60-62页 |
·石佛沉砂池冬季有机物分子量变化 | 第60-61页 |
·石佛沉砂池嗅味物质分子量分析 | 第61-62页 |
·郑州某水厂净水处理构筑物去除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情况 | 第62-66页 |
·各种混凝剂对有机物分子量去除情况 | 第66-67页 |
·各混凝剂投加预处理剂对有机物分子量去除情况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1页 |
·本文的特色内容 | 第71-72页 |
·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