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纪念性建筑论文--纪念馆论文

基于场所理论的苏秉琦纪念馆设计研究--苏秉琦纪念馆设计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2章 人物纪念馆设计比较研究第13-24页
   ·纪念性建筑第13-20页
     ·纪念性建筑的的释义与类型第13-16页
     ·纪念性建筑的共性与关联性第16-17页
     ·纪念性建筑的历史演进第17-20页
   ·纪念馆案例比较研究第20-21页
     ·纪念馆的主题构思比较第20页
     ·纪念馆的表达手法比较第20-21页
     ·纪念馆的空间营造比较第21页
   ·人物纪念馆基本特征研究第21-24页
     ·主题人物的精英性第21-22页
     ·主题人物的研究性第22-23页
     ·主题人物的开放性第23-24页
第3章 场所理论建构第24-34页
   ·场所理论的历史演进第24-25页
   ·场所的“空间”与“特性”研究第25-30页
     ·场所的“空间”及“空间”理论的沿革第25-28页
     ·场所的“特性”及“特性”原型探索第28-30页
   ·场所精神的“方向感”与“认同感”研究第30-34页
     ·场所精神第30-31页
     ·场所精神“方向感”与“认同感”第31-32页
     ·中西方场所精神“方向感”与“认同感”的比较研究第32-34页
第4章 人物纪念馆场所制作方法研究第34-60页
   ·人物纪念馆之“空间”构建第34-46页
     ·和谐的空间环境建构第34-35页
     ·宜人的空间尺度建构第35-37页
     ·内聚的空间中心建构第37-41页
     ·明晰的空间序列建构第41-44页
     ·丰富的空间边界建构第44-46页
   ·人物纪念馆之“意境”营造第46-60页
     ·“意境”溯源第46页
     ·“意境”营造中主题构思的表达第46-51页
     ·“意境”营造中“具象”与“抽象”的表达第51-54页
     ·“意境”营造中意“静”与“虚”境的表达第54-6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3页
   ·研究结论第60页
   ·论文创新点第60-61页
     ·论文选题的创新第60-61页
     ·人物纪念馆“定向”与“认同”的具体方法外延第61页
     ·人物纪念馆的发展趋向第61页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南新农村聚落景观的整治规划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