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语言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与述评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历史沿革概况 | 第17-28页 |
·长治市概况 | 第17-18页 |
·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变化形式 | 第18-25页 |
·老街路名的传承 | 第18-20页 |
·老街路名的消失 | 第20-21页 |
·街路的更名 | 第21-24页 |
·街路的新命名 | 第24-25页 |
·长治市城区街路名命名发展特点及趋势 | 第25-27页 |
·产生大量的派生街路名 | 第25-26页 |
·通名趋于规范 | 第26页 |
·日益注重城市文化内涵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从语言学角度看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基本特征 | 第28-41页 |
·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语音形式 | 第28-33页 |
·以三音节和四音节为主 | 第28-30页 |
·以平仄相间形式为主 | 第30-33页 |
·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构词方式 | 第33-36页 |
·确定通名类成词词素 | 第33-34页 |
·“专名+通名”的构词形式 | 第34-35页 |
·少量的“专名型”结构 | 第35页 |
·普遍的“附加标记型”结构 | 第35-36页 |
·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词义分析 | 第36-41页 |
·专名中常用词素的意义分析 | 第36-38页 |
·明确的基本义 | 第38-39页 |
·隐含的附加义 | 第39-41页 |
第4章 长治市城区街路名的命名影响因素 | 第41-48页 |
·客观因素 | 第41-43页 |
·因相对地理位置得名 | 第41-42页 |
·因自然景观得名 | 第42页 |
·因标志性建筑得名 | 第42-43页 |
·历史文化因素 | 第43-46页 |
·因史实传说得名 | 第43-44页 |
·因军事部署得名 | 第44页 |
·因特殊纪念得名 | 第44-45页 |
·因经济活动得名 | 第45页 |
·因王府县衙得名 | 第45-46页 |
·社会心理因素 | 第46-48页 |
·因宗族观念得名 | 第46页 |
·因宗教信仰得名 | 第46-47页 |
·因民心意愿得名 | 第47-48页 |
第5章 对长治市城区街路名规范化的思考 | 第48-52页 |
·街路名规范化取得的成就 | 第48-49页 |
·街路名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 第49页 |
·对街路名规范化的建议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