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组织中秋水仙碱残留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秋水仙碱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1 秋水仙碱的概述 | 第11-12页 |
| 2 秋水仙碱临床应用 | 第12-16页 |
|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 第12-13页 |
| ·抗肿瘤活性 | 第13页 |
| ·治疗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 | 第13-14页 |
| ·预防心血管疾病 | 第14页 |
| ·治疗皮肤病 | 第14-15页 |
| ·抗纤维化及组织增生 | 第15页 |
| ·其他临床应用 | 第15-16页 |
| ·不良反应 | 第16页 |
| 3 秋水仙碱在农业及中药育种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4 秋水仙碱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免疫学分析法 | 第17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17-18页 |
| ·电化学方法 | 第18页 |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 第18-19页 |
| ·流式细胞仪法 | 第19页 |
| ·薄层色谱法 | 第19-20页 |
| ·磁共振成像法 | 第2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0-2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其他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6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秋水仙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4-45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剂和药品 | 第24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 ·溶液系统 | 第24页 |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4-32页 |
| ·透析袋的预处理 | 第24-25页 |
| ·秋水仙碱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25-30页 |
| ·动物免疫 | 第30页 |
| ·制备血清 | 第30页 |
| ·抗血清的筛选 | 第30-32页 |
|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32页 |
| ·交叉反应的测定 | 第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 ·半抗原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图分析 | 第32-36页 |
| ·免疫原和包被原的鉴定 | 第36-39页 |
| ·抗血清的筛选 | 第39页 |
|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39-41页 |
| ·交叉反应的测定 | 第41-42页 |
| 4 讨论 | 第42-44页 |
| ·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42-43页 |
| ·抗体的制备和抗血清的筛选 | 第43-44页 |
| 5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秋水仙碱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5-5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 ·试剂和药品 | 第45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 ·溶液系统 | 第45页 |
| 2 间接竞争ELISA方法条件的优化 | 第45-47页 |
| ·确定最佳包被浓度和多抗的最佳工作浓度 | 第45页 |
| ·确定最佳包被液 | 第45-46页 |
| ·确定最佳包被条件 | 第46页 |
| ·确定最佳封闭液 | 第46页 |
| ·确定最佳封闭时间 | 第46页 |
| ·确定竞争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 | 第46页 |
| ·确定酶标二抗的最佳反应浓度 | 第46页 |
| ·最佳反应缓冲液pH的确定 | 第46-47页 |
| ·最佳反应缓冲液中盐离子浓度的确定 | 第47页 |
| ·建立标准曲线 | 第47页 |
| 3 鸡肉样品的添加回收试验 | 第47-48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47页 |
| ·检测限的确定 | 第47页 |
|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 ·方法的验证 | 第48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优化 | 第48-52页 |
| ·鸡肉样品的添加回收试验 | 第52-53页 |
| 5 讨论 | 第53-54页 |
| 6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总结 | 第56-57页 |
| 1 结论 | 第56页 |
| 2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缩略词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