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脉通瘀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处方研究 | 第9-12页 |
1 处方来源 | 第9页 |
2 处方组成 | 第9页 |
3 功能主治 | 第9页 |
4 方解 | 第9页 |
5 处方药物研究 | 第9-12页 |
·丹参 | 第9-10页 |
·淫羊藿 | 第10页 |
·水蛭 | 第10页 |
·姜黄 | 第10-11页 |
·灵芝 | 第11页 |
·鸡血藤 | 第11页 |
·桑叶 | 第11-12页 |
·大青叶 | 第12页 |
第二章 制备工艺研究 | 第12-33页 |
1 剂型选择 | 第12-13页 |
2 工艺路线的初步确定 | 第13页 |
3 提取工艺研究 | 第13-23页 |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醇提工艺研究 | 第14-18页 |
·水提工艺研究 | 第18-23页 |
4 纯化工艺研究 | 第23-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正交设计与实验 | 第24-2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26页 |
·醇沉验证试验 | 第26-27页 |
5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第27页 |
6 成型工艺研究 | 第27-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辅料种类的筛选 | 第27-29页 |
·润湿剂筛选 | 第29-30页 |
·相对临界湿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水分测定 | 第31-32页 |
7 制剂处方与制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质量标准研究 | 第33-4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仪器 | 第34页 |
·对照品与试药 | 第34页 |
·药材 | 第34页 |
2 处方中原药材来源 | 第34-35页 |
3 鉴别 | 第35-40页 |
·性状鉴别 | 第35页 |
·薄层鉴别 | 第35-40页 |
4 检查 | 第40-41页 |
·粒度 | 第40页 |
·水分 | 第40页 |
·溶化性 | 第40页 |
·装量差异 | 第40-41页 |
5 含量测定 | 第41-48页 |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1-42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42-44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4-47页 |
·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质量标准草案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50-60页 |
1 试验方法 | 第50页 |
2 试验结果 | 第50-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1 结论 | 第60页 |
2 讨论 | 第60-62页 |
·提取工艺的讨论 | 第60-61页 |
·成型工艺部分讨论 | 第61页 |
·质量标准研究讨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综述 | 第65-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