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论 | 第14-32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4-1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 | 第23-26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五、章节安排和创新点 | 第28-32页 |
第一章 高校法制教育及其意义 | 第32-52页 |
第一节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 | 第32-47页 |
一、法制的内涵 | 第32-36页 |
二、法制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36-39页 |
三、高校法制教育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 第39-44页 |
四、高校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44-47页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 | 第47-52页 |
一、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47-48页 |
二、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 第48-49页 |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烈呼唤 | 第49页 |
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 | 第49-50页 |
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保障 | 第50-52页 |
第二章 探索与起步:高校法制教育的除旧布新(1949-1956) | 第52-71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思想 | 第52-54页 |
一、“阶级斗争”的法制观 | 第52-53页 |
二、“学苏批资”的法制观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格局初步形成 | 第54-61页 |
一、废除六法全书 | 第55-56页 |
二、政法院系调整 | 第56-58页 |
三、创办政法干部学校 | 第58-59页 |
四、效法苏联模式 | 第59-61页 |
第三节 建国初期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特点 | 第61-65页 |
一、除旧勿尽而布新不足 | 第61-62页 |
二、随政治运动的变化而起伏 | 第62-63页 |
三、政治教育渗透法制教育 | 第63-65页 |
第四节 小结和评论 | 第65-71页 |
一、历史进步:废除旧体系,创建新制度 | 第65-67页 |
二、必然之选:全面移植苏联法制教育模式 | 第67-68页 |
三、奠定基础:高校法制教育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 | 第68-71页 |
第三章 挫折与失误:高校法制教育的曲折发展(1957-1977) | 第71-83页 |
第一节 高校法制教育倒退停滞的思想根源 | 第71-73页 |
一、法律虚无主义思潮 | 第71-72页 |
二、个人崇拜下的群众专政思想 | 第72-73页 |
第二节 极“左”思潮下高校法制教育的停滞和毁灭 | 第73-78页 |
一、法制教育政治化 | 第73-75页 |
二、法学教育和研究受到严重摧残 | 第75-76页 |
三、政治运动和劳动严重消损法制教育 | 第76-78页 |
第三节 特殊时期高校法制教育的沉痛反思 | 第78-83页 |
一、高校法制教育从有到无 | 第78-79页 |
二、高校法制教育先天不足 | 第79-80页 |
三、呼之欲出的民主法制建设 | 第80-83页 |
第四章 恢复与发展:高校法制教育的重大转折(1978-1985) | 第83-99页 |
第一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契机 | 第83-87页 |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第83-85页 |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 第85-87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的恢复发展 | 第87-91页 |
一、内容上,知识普及与观念引导结合,以知识普及为主 | 第88-90页 |
二、途径上,课堂内外结合,以课堂外为主 | 第90-91页 |
三、管理上,宣传部门和教学部门结合,以宣传部门为主 | 第91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特点 | 第91-94页 |
一、注重法律常识教育 | 第92页 |
二、突出实体法教育 | 第92-93页 |
三、大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实践活动 | 第93-94页 |
第四节 小结和评论 | 第94-99页 |
一、高校法制教育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同步 | 第95-97页 |
二、高校法制教育再次从无到有,开始走上正轨 | 第97-99页 |
第五章 开拓与进取: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入发展(1986-2003) | 第99-125页 |
第一节 高校法制教育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 | 第99-105页 |
一、全民普法教育渐入人心 | 第100-102页 |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 | 第102-105页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向纵深发展 | 第105-112页 |
一、内容上,从法律基础课独立到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并立 | 第106-109页 |
二、途径上,课堂内外结合,以课堂内为主 | 第109-111页 |
三、管理上,以教学部门为主,拓展管辖职能 | 第111-112页 |
第三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特点 | 第112-117页 |
一、从法律常识教育到法律意识教育 | 第113-114页 |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教育并重 | 第114-115页 |
三、重要会议和文件数量众多且密集 | 第115-117页 |
第四节 小结和评论 | 第117-125页 |
一、众多高校探索依法治校之路 | 第117-120页 |
二、延伸课堂教育,探索实践教学 | 第120-121页 |
三、普及化高校法制教育任重道远 | 第121-125页 |
第六章 继承与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继往开来(2004—) | 第125-156页 |
第一节 新世纪高校法制教育需应对的几种新挑战 | 第125-129页 |
一、法律的透明性对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第126页 |
二、西方法律文化渗透对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问题 | 第126-128页 |
三、人治传统与WTO法治精神的冲突是高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 | 第128-129页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 | 第129-132页 |
一、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理念 | 第129-131页 |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法制教育 | 第131-132页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第132-135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132-134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 第134-135页 |
第四节 高校法制教育日趋完善 | 第135-142页 |
一、内容上,从法律基础课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合 | 第135-137页 |
二、途径上,课堂内外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 | 第137-138页 |
三、管理上,教学部门与其它部门形成合力 | 第138-141页 |
四、方法上,趋向运用新媒体技术 | 第141-142页 |
第五节 新世纪高校法制教育的新特点 | 第142-148页 |
一、从法律意识教育向法律素质提升教育转变 | 第143-145页 |
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共振 | 第145-146页 |
三、凸现权利本位教育 | 第146-148页 |
第六节 小结和评论 | 第148-156页 |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提高 | 第148-151页 |
二、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 | 第151-153页 |
三、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亟待跟进 | 第153-156页 |
第七章 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辩证反思与未来展望 | 第156-187页 |
第一节 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157-164页 |
一、改革开放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157-160页 |
二、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160-164页 |
第二节 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总体教训 | 第164-179页 |
一、改革开放前高校法制教育的总体教训 | 第165-169页 |
二、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的总体教训 | 第169-179页 |
第三节 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未来展望 | 第179-187页 |
一、高校法制教育扩散化 | 第180-182页 |
二、高校法制教育均衡化 | 第182-184页 |
三、高校法制教育权威化 | 第184-187页 |
结语 | 第18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9页 |
致谢 | 第199-201页 |
个人简历及主要成果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