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相关国外文献 | 第11-12页 |
·相关国内文献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结构安排 | 第16页 |
·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述与养老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述 | 第18-20页 |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 第18页 |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 第18-19页 |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 第19-20页 |
·养老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养老保障的定义 | 第20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21-22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城镇养老保障与农村养老保障的比较 | 第23-29页 |
·我国城镇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 第23-25页 |
·我国城镇养老保障的现状 | 第23-24页 |
·我国城镇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 第25-27页 |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 | 第25-26页 |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 | 第27页 |
·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差异的原因 | 第27-29页 |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 第27-28页 |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28-29页 |
第4章 国外的养老保障实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5页 |
·日本模式 | 第29-30页 |
·德国模式 | 第30-31页 |
·印度模式 | 第31-32页 |
·国外养老保障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5页 |
·合理确定养老保险待遇 | 第32页 |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 第32-33页 |
·调整和规范法定退休年龄 | 第33-35页 |
第5章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5-42页 |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需要 | 第35页 |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需要 | 第35-36页 |
·健全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需要 | 第36页 |
·解决养老保障缺失问题的需要 | 第36-37页 |
·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 第37页 |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 第37-39页 |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第37-38页 |
·国家的宏观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持 | 第38页 |
·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推动了一体化的实现 | 第38-39页 |
·居民养老观念的转变提供了民意基础 | 第39页 |
·常熟市城乡养老保障整合的实践分析 | 第39-42页 |
·常熟市城乡养老保障整合的发展历程 | 第39-40页 |
·常熟市城乡养老保障整合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第6章 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 | 第42-48页 |
·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的原则 | 第42-43页 |
·公平效率原则 | 第42页 |
·政府主导原则 | 第42页 |
·分步推进原则 | 第42-43页 |
·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43-44页 |
·准备期(现在-2020年) | 第43页 |
·城乡统筹期(2020-2050年) | 第43-44页 |
·城乡一体化期(2050年以后) | 第44页 |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44-48页 |
·加强养老保障的法制化建设 | 第45页 |
·强化养老金监管,确保基金保值和增值 | 第45页 |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45-46页 |
·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建设 | 第46页 |
·完善养老保障信息化服务建设 | 第46-47页 |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管理服务体系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