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公务员养老保险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福利经济学的养老保险理论 | 第20-21页 |
·国家干预主义的养老保险理论 | 第21-23页 |
第2章 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 第23-36页 |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沿革 | 第23-27页 |
·新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初创阶段(1949-1956年) | 第23-24页 |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整阶段(1957-1966年) | 第24页 |
·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停滞阶段(1967-1977年) | 第24页 |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的恢复阶段(1978-1992年) | 第24-25页 |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步阶段(1993年后) | 第25-27页 |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 | 第27-34页 |
·上海市公务员养老保险的具体做法 | 第27-29页 |
·海南省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具体做法 | 第29-31页 |
·深圳市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具体做法 | 第31-34页 |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 | 第34-36页 |
·从国家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 第34页 |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兼顾 | 第34页 |
·采用三方共担的责任机制 | 第34-35页 |
·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 | 第35-36页 |
第3章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 | 第36-40页 |
·法律依据不健全,缺乏全国统一部署 | 第36-37页 |
·缴费和待遇相脱节 | 第37页 |
·基金运营、增值能力差 | 第37-38页 |
·“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凸显 | 第38-40页 |
·影响试点地区改革的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政府职责缺失 | 第40页 |
·公务员自我保险意识差 | 第40页 |
·制度本身的缺陷 | 第40-41页 |
第4章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经验借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57页 |
·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41-53页 |
·新加坡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41-44页 |
·日本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44-47页 |
·美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47-53页 |
·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53-57页 |
·健全公务员养老保险法制建设 | 第53页 |
·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处理好保险与效率的关系 | 第53-54页 |
·建立责任共担的筹资机制 | 第54-55页 |
·优化管理模式 | 第55页 |
·建立与国情相结合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55-5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57-66页 |
·完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原则 | 第57-59页 |
·政策统一原则 | 第57页 |
·平稳过渡原则 | 第57-58页 |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原则 | 第58-59页 |
·体现公务员特点的原则 | 第59页 |
·完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59-63页 |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 第59-60页 |
·待遇享受和计发办法 | 第60-61页 |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 | 第61-62页 |
·加强机构监管与基金的管理运营 | 第62-63页 |
·完善公务员养老保险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 第63-66页 |
·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 | 第63-64页 |
·完善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