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现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4-19页 |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关于社会工作者内涵的研究 | 第14页 |
·关于大学生村官内涵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大学生社工的研究 | 第15页 |
·大学生社工和传统的社区工作者的区别 | 第15-16页 |
·大学生社工进入社区的重要性 | 第16页 |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社区人力资源管理 | 第16-17页 |
·能级层序和互补增值——大学生社工招聘和分配 | 第17页 |
·激励强化、公平竞争和弹性冗余——大学生社工激励措施 | 第17-18页 |
·文化凝聚——大学生社工凝聚力 | 第18-19页 |
3 大学生社工发展现状 | 第19-24页 |
·对江东区大学生社工的现状调查 | 第19-22页 |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个案法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9-20页 |
·个案法 | 第20-22页 |
·关于大学生社工的相关政策 | 第22-24页 |
·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政策出台 | 第22页 |
·专项管理办法出台 | 第22页 |
·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 | 第22-23页 |
·面向大学生社工的专项政策出台 | 第23页 |
·第二次工资改革政策出台 | 第23页 |
·未来大学生社工管理计划出台 | 第23-24页 |
4 大学生社工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24-29页 |
·大学生社工发展困境 | 第24-25页 |
·专业化程度较低,无法有效提供服务 | 第24页 |
·大学生社工工作时间短,实际工作能力水平不高 | 第24页 |
·职业选择的出发点不科学,制约社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 第24-25页 |
·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挫伤工作积极性 | 第25页 |
·大学生社工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 第25-29页 |
·政府街道管理体制问题 | 第25页 |
·政府的财政支持不够 | 第25-26页 |
·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第26页 |
·大学生社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 | 第26-27页 |
·社区工作“机关化”造成大学生社工两难境地 | 第27页 |
·社会舆论及导向,促使大学生社工转行 | 第27-29页 |
5 促进大学生社工健康发展的对策 | 第29-36页 |
·改革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地位 | 第29-30页 |
·还原社区自治,减轻社工负担 | 第29页 |
·建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 | 第29-30页 |
·注重“引、管、育”提高大学生社工素质 | 第30-32页 |
·重视招聘工作 | 第30页 |
·规范日常管理 | 第30-31页 |
·加强社工培训 | 第31-32页 |
·加强保障措施,激发工作活力 | 第32-34页 |
·改革财政机制和薪酬体系 | 第32页 |
·建立大学生社工后备库 | 第32-33页 |
·探索实施“社工选聘行政事业人员”制度 | 第33-34页 |
·增强人文关怀,用心留住人才 | 第34-36页 |
·岗位轮换,激发大学生社工个体潜能 | 第34页 |
·关注需求,增强大学生社工队伍的凝聚性 | 第34页 |
·搭建平台,提供大学生社工展示舞台 | 第34-3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