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学研究 | 第12-18页 |
·生长素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4页 |
·生长素极性运输途径 | 第14-17页 |
·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 | 第17-18页 |
·植物重力性反应 | 第18-20页 |
·重力性信号感应 | 第18-19页 |
·重力性信号转导及传递 | 第19页 |
·植物生长素对重力性信号的反应 | 第19-20页 |
·玉米花器官形态建成 | 第20-22页 |
·玉米雌雄花器官发育过程 | 第20-21页 |
·生长素在玉米花器官形态建成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倒伏生长突变体ps1表型分析 | 第23-29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Mu突变体库中突变体的筛选 | 第23页 |
·扫描电镜 | 第23页 |
·中胚轴-胚芽鞘重力性反应 | 第23-24页 |
·根重力性反应 | 第24页 |
·幼苗重力性反应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突变体表型观察 | 第24-26页 |
·ps1突变体重力性反应 | 第26-28页 |
·ps1突变体遗传分析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PS1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29-43页 |
·材料 | 第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29页 |
·主要生物学药品及试剂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7页 |
·SDS法玉米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 第30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 | 第30-32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2页 |
·聚丙烯酰胺跑胶结果记录 | 第32页 |
·SSR引物的开发 | 第32-33页 |
·PCR产物克隆相关药品的制备 | 第33-34页 |
·DNA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34-35页 |
·目的片段与pGEM-T载体的连接 | 第35页 |
·Total RNA的提取 | 第35-36页 |
·cDNA的合成 | 第36-37页 |
·RT-PCR扩增cDNA序列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PS1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37-39页 |
·PS1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39页 |
·精细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分析 | 第39-41页 |
·la1等位突变体的等位测验分析 | 第41-42页 |
·LA1编码基因及LA1蛋白序列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LA1蛋白序列特征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3-51页 |
·材料 | 第43页 |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43页 |
·主要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LA1蛋白序列分析 | 第43页 |
·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 第43-45页 |
·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实验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LA1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45-46页 |
·LA1蛋白亚细胞定位实验验证 | 第46-48页 |
·植物LA1同源基因亲缘关系分析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LA1组织特异性表达及花器官发育功能 | 第51-59页 |
·材料 | 第51页 |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主要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51页 |
·方法 | 第51-53页 |
·实时定量real time PCR | 第51-52页 |
·mRNA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 第52-53页 |
·新鲜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 第53页 |
·田间表型调查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半定量RT-PCR分析LA1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53-54页 |
·real time PCR分析LA1组织表达特性 | 第54-55页 |
·LA1 mRNA原位杂交分析 | 第55-56页 |
·LA1调控花器官发育功能分析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LA1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及光信号响应 | 第59-65页 |
·材料 | 第59页 |
·方法 | 第59-60页 |
·生长素IAA向基极性运输的测定 | 第59页 |
·生长素IAA侧向极性运输的测定 | 第59页 |
·光照与黑暗处理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LA1介导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 第60-61页 |
·LA1基因表达响应生长素浓度的刺激 | 第61页 |
·LA1响应光信号刺激的相关分析 | 第61-63页 |
·LA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七章 LA1互作蛋白鉴定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65-78页 |
·材料 | 第65页 |
·生物材料 | 第65页 |
·试剂 | 第65页 |
·方法 | 第65-67页 |
·酵母双杂交 | 第65-66页 |
·荧光双分子杂交(BiFC) | 第66-67页 |
·转录组测序 | 第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4页 |
·酵母双杂交筛选LA1互作蛋白 | 第67-68页 |
·互作蛋白PKC和IAA17与LA1体内的互作验证 | 第68-71页 |
·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71-74页 |
·小结 | 第74-78页 |
第八章 讨论 | 第78-81页 |
·玉米LA1同时参与调控负向重力性和花器官发育 | 第78页 |
·LA1同时参与生长素极性运输及信号转导途径 | 第78-79页 |
·LA1介导生长素与光信号途径的互作 | 第79-81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 | 第94-112页 |
个人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