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利用玉米“永久F2”群体及超高密度分子标记研究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4页
   ·数量遗传研究进展第10-14页
     ·数量性状与数量遗传学第10页
     ·数量性状QTL定位第10-11页
     ·数量性状分子标记及作图群体的发展第11-12页
     ·数量性状关联分析方法第12-13页
     ·数量遗传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第13页
     ·数量遗传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第13-14页
   ·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第14-18页
     ·杂种优势及其机理假说第14-15页
     ·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第15-16页
     ·利用永久F_2群体研究杂种优势第16-17页
     ·杂种优势研究进展第17-18页
   ·玉米育种方法及杂种优势利用第18-23页
     ·玉米育种发展过程第18-19页
     ·玉米育种方法第19-20页
     ·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第20-21页
     ·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第21-23页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23-24页
第二章 玉米重组近交家系和永久F_2群体自身产量性状的QTL定位第24-48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永久F_2群体构建及表型数据分析第24-26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6页
     ·高密度图谱的映射过程第26-28页
     ·QTL定位方法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43页
     ·自身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第28-29页
     ·高密度遗传图谱第29-30页
     ·利用SSR和SNP两种类型标记计算综3和87-1对RIL的贡献第30-34页
     ·基于高密度图谱的重组近交家系群体QTL定位第34-35页
     ·基于高密度图谱的永久F_2群体QTL定位第35-37页
     ·基于高密度图谱的永久F_2群体上位性定位第37-39页
     ·高密度图谱与低密度图谱QTL定位比较第39-43页
   ·讨论第43-48页
     ·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是基因快速精细定位的重要途径之一第43-46页
     ·基因显性和超显性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第46-48页
第三章 玉米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第48-60页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中亲优势值数据组第48页
     ·杂种优势QTL定位方法第48-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永久F_2群体中杂种优势表现第49-52页
     ·杂种优势QTL定位结果分析第52页
     ·产量QTL与杂种优势QTL定位结果比较第52-56页
   ·讨论第56-60页
     ·杂种优势表现与基因显性度的关系第56-58页
     ·优良杂交种豫玉22的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第58-60页
第四章 模拟群体产量性状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第60-67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模拟永久F_2群体的遗传模型第60-62页
     ·模拟永久F_2群体的研究方法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模拟性状QTL定位结果分析第62-64页
     ·模拟性状QTL与杂种优势定位结果比较第64-66页
   ·讨论第66-67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第67-69页
   ·利用高密度Bin图谱和永久F_2设计发现了一批控制产量杂种优势的QTL第67页
   ·显性效应的累积是杂种优势主要遗传因素第67-68页
   ·产量性状位点和杂种优势位点的共同作用决定杂种优势表现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转基因水稻识别和高油棉籽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玉米匍匐基因LAZY1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