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9页 |
·葡萄糖酸钠的概况 | 第11-16页 |
·葡萄糖酸钠的性质 | 第11页 |
·葡萄糖酸钠的合成 | 第11-12页 |
·葡萄糖酸钠的历史 | 第12页 |
·产葡萄糖酸钠菌种 | 第12-14页 |
·葡萄糖酸钠的应用、商业化生产及其市场前景 | 第14-16页 |
·生产葡萄糖酸钠突变株的获得及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16-17页 |
·突变株获得方法 | 第16页 |
·合成葡萄糖酸钠菌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16-17页 |
·葡萄糖酸钠的合成方法 | 第17-18页 |
·发酵法合成葡萄糖酸钠 | 第17-18页 |
·葡萄糖酸的发酵类型 | 第18页 |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18-19页 |
·影响葡萄糖酸钠合成的参数 | 第19-21页 |
·通气和调节剂 | 第19-20页 |
·pH | 第20-21页 |
·营养和响应面 | 第21-23页 |
·营养及培养基 | 第21-22页 |
·响应面 | 第22-23页 |
·响应面法的基本思路 | 第23页 |
·廉价的底物原材料 | 第23-24页 |
·黑曲霉代谢流 | 第24-27页 |
·代谢流的定义、分类及比较 | 第24-25页 |
·黑曲霉代谢网络 | 第25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线性设计 | 第26-27页 |
·复苏 | 第27-2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2页 |
·菌种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主要检测试剂的配制 | 第30-32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32-33页 |
·培养方法 | 第33-35页 |
·茄子瓶生产斜面培养 | 第33页 |
·摇瓶种子培养 | 第33页 |
·摇瓶发酵培养 | 第33页 |
·15L种子罐种子培养 | 第33页 |
·50L发酵罐发酵培养工艺Ⅰ | 第33-34页 |
·孢子计数 | 第34-35页 |
·菌球数计数 | 第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pH测定 | 第35页 |
·菌体浓度测定 | 第35-36页 |
·镜检方法 | 第36页 |
·葡萄糖氧化酶(GOD)酶活测定 | 第36页 |
·残余葡萄糖测定 | 第36-38页 |
第3章 响应面法优化合成葡萄糖酸钠的发酵用培养基 | 第38-49页 |
·摇瓶发酵培养基成分 | 第38页 |
·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二因素效应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水平响应因素优化 | 第47页 |
·验证实验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供氧水平对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中氧传递的影响 | 第49-5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种子培养 | 第49页 |
·发酵罐发酵培养工艺Ⅰ | 第49页 |
·调整通气量和搅拌转速发酵工艺 | 第49页 |
·不同搅拌桨桨型组合发酵工艺 | 第49页 |
·搅拌转速对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49-52页 |
·通气量对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52-54页 |
·通气量和搅拌转速同时改变对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54-56页 |
·固定功率不同搅拌桨桨型组合对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孢子数与菌球数统计及菌体形态对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氧传递的影响 | 第59-66页 |
·培养方法 | 第59-60页 |
·孢子计数 | 第59-60页 |
·菌球数计数 | 第60页 |
·分析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孢子数统计 | 第60-61页 |
·供氧对菌球数量的影响 | 第61页 |
·不同接种量对菌体结球的影响 | 第61页 |
·15L种子罐茄子瓶孢子形成菌球数统计 | 第61页 |
·两种菌种菌体形态对葡萄糖酸钠发酵过程氧传递的影响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