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5-19页 |
·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船舶轮机模拟器技术的现状和国内外发展趋势 | 第17页 |
·虚拟现实技术在轮机模拟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虚拟现实技术 | 第21-33页 |
·虚拟现实技术概念及技术特征 | 第21-23页 |
·虚拟现实技术概念 | 第21页 |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 第21-22页 |
·虚拟现实技术与其他仿真技术的区别 | 第22-23页 |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及其建模与仿真 | 第23-25页 |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 第23-24页 |
·虚拟现实技术的建模与仿真 | 第24-25页 |
·轮机模拟器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平台和工具 | 第25-28页 |
·仿真引擎 SE2000 | 第25-26页 |
·仿真支撑平台 SE2000 的功能 | 第26-27页 |
·仿真支撑平台 SE2000 的特点 | 第27-28页 |
·VR 模型管理工具 MultiGen Creator 软件 | 第28-31页 |
·MultiGen Creator 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Open Flight 数据库格式 | 第29-30页 |
·纹理映射技术 | 第30-31页 |
·wall 算法和放样(loft)技术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设计 | 第33-44页 |
·轮机模拟器总体结构 | 第33-34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34-38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的组成 | 第34-35页 |
·电站仿真系统的结构 | 第35-36页 |
·船舶配电板 | 第36-38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的功能 | 第38-40页 |
·操作控制功能 | 第38-39页 |
·安全保护功能 | 第39页 |
·系统仿真与扩展功能 | 第39页 |
·系统自动评估功能 | 第39-40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控制逻辑 | 第40-43页 |
·备用发电机组的程序自动编制电路 | 第40-41页 |
·发电机组的启动控制 | 第41-42页 |
·发电机组停机控制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44-67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前台虚拟环境建模 | 第44-45页 |
·轮机模拟器虚拟电站控制屏的模型 | 第44-45页 |
·指示仪表的建模 | 第45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后台仿真引擎系统数学模型 | 第45-63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数学模型的组成 | 第46-48页 |
·电站系统柴油发电机组数学模型分析 | 第48-49页 |
·柴油机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5-59页 |
·负载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9-6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电站系统故障模拟 | 第63-66页 |
·故障设置 | 第64页 |
·故障分析 | 第64页 |
·故障管理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轮机模拟器中的应用 | 第67-78页 |
·电站系统的三维模型 | 第67-69页 |
·柴油发电机组三维模型 | 第67-68页 |
·柴油发电机组配电屏三维模型 | 第68-69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系统的运行控制 | 第69-75页 |
·虚拟船舶电站发电机组起动过程 | 第69-71页 |
·虚拟船舶电站并车运行 | 第71-73页 |
·虚拟船舶电站负载转移 | 第73-75页 |
·虚拟船舶电站停车操作 | 第75页 |
·轮机模拟器电站实训项目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详细摘要 | 第86-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