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 竹坡评点:小说批评范畴的拓展与深化 | 第11-16页 |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第16-22页 |
第一章 张竹坡的小说世情论范畴 | 第22-41页 |
第一节 “真假”与“冷热”:小说世态人情实质意蕴论范畴 | 第22-34页 |
第二节 “情理”:小说世情表现的生活逻辑论范畴 | 第34-41页 |
第二章 世情叙事的频插法系列范畴 | 第41-53页 |
第一节 “脱卸”与“夹叙” | 第41-45页 |
第二节 “笋”与“插” | 第45-48页 |
第三节 “趁窝和泥” | 第48-53页 |
第三章 世情叙事的密缝法系列范畴 | 第53-80页 |
第一节 “细针密线”与“提壶倾水” | 第53-58页 |
第二节 “一线穿” | 第58-62页 |
第三节 “伏线”与“千里伏线” | 第62-66页 |
第四节 “草蛇灰线” | 第66-70页 |
第五节 “扳定大章法”与“遥对章法” | 第70-80页 |
第四章 世情叙事的宏观架构范畴 | 第80-95页 |
第一节 “间架”:空间显结构范畴 | 第80-87页 |
第二节 “起结”:意蕴潜结构范畴 | 第87-95页 |
第五章 世情叙事的含蓄化、生活化笔法范畴 | 第95-107页 |
第一节 “笔不到而意到” | 第95-98页 |
第二节 “隐笔”与“阳秋之笔” | 第98-103页 |
第三节 “闲笔” | 第103-107页 |
第六章 世情叙事“摹神”范畴 | 第107-119页 |
第一节 “白描”与“入化” | 第107-112页 |
第二节 “如画”与“逼真” | 第112-115页 |
第三节 “摹神肖影,追魂取魄” | 第115-119页 |
结语 | 第119-12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