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附图表目录 | 第13-14页 |
List of Tables and Charts | 第14-15页 |
绪论 | 第15-4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38页 |
一、 有关国内史学界对美国“金元外交”问题的研究回顾 | 第17-23页 |
二、 近百年来美国史学界对“金元外交”的研究述评(1912‐2011) | 第23-38页 |
第三节 主要资料的收集情况和运用 | 第38-41页 |
第四节 论文写作思路 | 第41-46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46-49页 |
第一章 进步组合:塔夫脱执政前后美国对外关系领域的重大变化 | 第49-94页 |
第一节 商业外交时代美国外交机构的职业化改革 | 第49-66页 |
一、 美国外交机构的历史起源 | 第50-55页 |
二、 塔夫脱与美国国务院的重组 | 第55-59页 |
三、 塔夫脱与美国驻外使领人事制度的改革 | 第59-62页 |
四、 塔夫脱对美国外交机构职业化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62-66页 |
第二节 华尔街投资银行与对外债务的拓展 | 第66-77页 |
一、 华尔街投资银行在美国国内经济领域的崛起 | 第66-72页 |
二、 华尔街投资银行与对外债务的拓展 | 第72-77页 |
第三节 美国财政专家与金本位制度的推广 | 第77-92页 |
一、 19 世纪中后期“金本位制度”在美国的逐步确立 | 第78-80页 |
二、 20 世纪初期美国财政专家与“金本位制度”的推广 | 第80-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二章 后院样板:尼加拉瓜的债务危机与美国控制下的金元外交 | 第94-131页 |
第一节 美国国务院对尼加拉瓜的金元外交 | 第94-106页 |
一、 美国抛弃尼加拉瓜运河方案与美国—尼加拉瓜关系的恶化 | 第96-98页 |
二、 尼加拉瓜的债务危机与《道森协定》的提出 | 第98-102页 |
三、 《美国与尼加拉瓜贷款协议》的签订与参议院民主党人的杯葛 | 第102-106页 |
第二节 华尔街投资银行与美国对尼加拉瓜的金元外交 | 第106-117页 |
一、 塞利格曼公司和布朗兄弟公司与国务院的前期接触 | 第107-109页 |
二、 塞利格曼公司和布朗兄弟公司与对尼加拉瓜“贷款网络”的形成 | 第109-117页 |
第三节 美国财政专家与美国对尼加拉瓜的金元外交 | 第117-126页 |
一、 旺兹、查尔斯·康南特与尼加拉瓜的货币改革 | 第117-122页 |
二、 “联合赔偿委员会”与尼加拉瓜的财政改革 | 第122-126页 |
小结 | 第126-131页 |
第三章 初涉非洲:利比里亚的债务危机与美国主导下的金元外交 | 第131-181页 |
第一节 国务院与塔夫脱政府对利比里亚的金元外交 | 第131-151页 |
一、 利比里亚的债务危机与 1909 年“美国赴利比里亚委员会”报告的出笼 | 第132-143页 |
二、 国务院与利比里亚边境问题的解决 | 第143-146页 |
三、 国务院与利比里亚边防部队的整顿 | 第146-151页 |
第二节 “美国银行团”与塔夫脱政府对利比里亚的金元外交 | 第151-160页 |
一、 从“北美银行团”的倡议到美国主导下“国际银行团”的成立 | 第152-156页 |
二、 美国主导下的“国际银行团”与美国对利比里亚的金元外交 | 第156-160页 |
第三节 财政专家与塔夫脱政府对利比里亚的金元外交 | 第160-174页 |
一、 美籍利比里亚财政顾问的任命与国际关税破产监管体制的建立 | 第160-169页 |
二、 财政顾问里德·克拉克与利比里亚的财政改革 | 第169-174页 |
小结 | 第174-181页 |
第四章 彼岸回响:中国的债务危机与美国参与下的金元外交 | 第181-265页 |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中国政府面临的财政窘境与外债危机 | 第182-194页 |
一、 清末民初中国政府面临的财政窘境与外债危机 | 第183-187页 |
二、 塔夫脱总统上台前远东的国际形势与清政府的“联美”努力 | 第187-194页 |
第二节 国务院与湖广铁路贷款 | 第194-213页 |
一、 国务院强行挤入湖广铁路贷款 | 第194-209页 |
二、 美国强争湖广铁路“工程权利”及其对华的施压活动 | 第209-213页 |
第三节 财政顾问与币制借款谈判 | 第213-237页 |
一、 美国国际汇率委员会与财政专家精琪的币制改革方案 | 第213-227页 |
二、 美国“财政顾问”之追求与币制借款的谈判 | 第227-237页 |
第四节 华尔街投资银行与善后大借款 | 第237-259页 |
一、 美国银行团的成立与四国银行团的联合行动 | 第238-243页 |
二、 美国银行团与“善后大借款”中六国银行团的组建 | 第243-256页 |
三、 美国银行团单方面退出“善后大借款”的谈判 | 第256-259页 |
小结 | 第259-265页 |
第五章 寻求秩序:金元外交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 第265-297页 |
第一节 塔夫脱金元外交的“组合”特征与理论阐释 | 第265-280页 |
一、 塔夫脱“金元外交”的不同类型与“组合”特征 | 第266-272页 |
二、 塔夫脱“金元外交”“组合主义”的理论阐释 | 第272-280页 |
第二节 塔夫脱金元外交对 20 世纪美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 第280-297页 |
一、 从早期美国的“商业外交”传统到 19 世纪 80 年代“互惠贸易协定”的谈判 | 第280-285页 |
二、 塔夫脱金元外交与“门罗主义”、“门户开放”之间的承继关系 | 第285-290页 |
三、 塔夫脱金元外交对 20 世纪美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 第290-297页 |
结论 | 第297-302页 |
参考文献 | 第302-321页 |
一、 档案文献、国会纪录、报告、重要人物演讲和回忆录 | 第302-305页 |
二、 英文专著 | 第305-309页 |
三、 英文论文 | 第309-315页 |
四、 中文专著 | 第315-316页 |
五、 中文论文 | 第316-318页 |
六、 中英文学位论文 | 第318-320页 |
七、 政府部门、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学术性相关网站 | 第320-321页 |
致谢 | 第321-323页 |
附录 1 金元外交大事记 | 第323-326页 |
附录 2 译名对照表 | 第326-335页 |
个人简历 | 第335-336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336-3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