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1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1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 | 第11-22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的研究历史 | 第11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机理 | 第13-14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的结构 | 第14-16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的理化性能 | 第16-20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的应用领域 | 第20-22页 |
·固化/稳定化技术 | 第22-27页 |
·水泥固化技术 | 第23-24页 |
·石灰固化 | 第24页 |
·塑性材料包容技术 | 第24页 |
·热固性塑料包容 | 第24页 |
·热塑性材料包容技术 | 第24页 |
·熔融固化技术 | 第24-25页 |
·自胶结固化技术 | 第25页 |
·大型包胶技术 | 第25-27页 |
·利用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金属离子的应用实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人造矿物聚合物的制备研究 | 第29-53页 |
·试验原料的选择 | 第29-31页 |
·铝硅酸盐氧化物 | 第29-30页 |
·碱性激活剂 | 第30页 |
·填充料 | 第30-31页 |
·试验原料的概况 | 第31-34页 |
·偏高岭土 | 第31-32页 |
·粉煤灰 | 第32-33页 |
·激活剂 | 第33-34页 |
·液体硅酸钠 | 第33-34页 |
·液体硅酸钾 | 第34页 |
·其他原料 | 第34页 |
·试验的主要设备 | 第34-35页 |
·评价人造矿物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 第35页 |
·制备工艺和过程 | 第35-36页 |
·制备研究内容 | 第36-46页 |
·最佳配方的确定 | 第36-40页 |
·正交试验直观分析 | 第37-39页 |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 第40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40-46页 |
·n(H_2O)/n(Na_2O)对人造矿物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1页 |
·n(Na_2O)/n(SiO_2)对人造矿物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n(SiO_2)/n(Al_2O_3)对人造矿物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养护温度对人造矿物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碱性激活剂种类对人造矿物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粉煤灰部分代替偏高岭土对人造矿物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微观结构分析 | 第46-51页 |
·SEM扫描电镜分析 | 第46-47页 |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47-50页 |
·红外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 第53-68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重金属离子的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试验原料 | 第54页 |
·制备工艺和过程 | 第54-55页 |
·评价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体力学性能与浸出性能 | 第55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重金属Pb2+的研究 | 第55-64页 |
·Pb~(2+)的加入量对固化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Pb~(2+)加入量的确定 | 第56-57页 |
·不同pH值介质对固化体中Pb2+浸出浓度及固化率的影响 | 第57-61页 |
·不同氧化物摩尔比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 第61-64页 |
·n(H_2O)/n(Na_2O)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n(Na_2O)/n(SiO_2)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n(SiO_2)/n(Al_2O_3)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重金属Cr~(6+)的研究 | 第64页 |
·微观结构分析 | 第64-67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Pb~(2+)的SEM扫描电镜分析 | 第64-65页 |
·人造矿物聚合物固化Pb~(2+)的IR分析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