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8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2页 |
| ·森林碳汇功能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8-11页 |
| ·天然次生林经营的意义和现状 | 第11页 |
| ·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研究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2 研究地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标准地设立 | 第12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13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测定 | 第13-14页 |
| ·数据处理 | 第14-15页 |
| 3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的影响 | 第15-17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密度的影响 | 第15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胸径生长的影响 | 第15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蓄积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 ·讨论 | 第16页 |
| ·小结 | 第16-17页 |
| 4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7-19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17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5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 | 第19-33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的影响 | 第19-23页 |
| ·兴安落叶松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 | 第19页 |
|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三树种一元生物量模型 | 第19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乔木层生物量 | 第19-21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各层次生物量 | 第21-22页 |
| ·讨论 | 第22-23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含碳率 | 第23-25页 |
| ·兴安落叶松各器官含碳率 | 第23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各层次含碳率 | 第23-24页 |
| ·讨论 | 第24-25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 | 第25-28页 |
| ·兴安落叶松碳储量模型 | 第25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乔木层碳储量 | 第25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各层次碳储量 | 第25-27页 |
| ·讨论 | 第27-28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含氮率、氮储量的影响 | 第28-31页 |
| ·十七株兴安落叶松解析木各器官氮储量和平均含氮率 | 第28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冠下各层次含氮率 | 第28-29页 |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冠下各层次氮储量 | 第29页 |
| ·讨论 | 第29-31页 |
|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氮比的影响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