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白蜡属简介 | 第10-11页 |
| ·杂种优势 | 第11页 |
|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第11-16页 |
|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介 | 第11-12页 |
| ·白蜡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12-13页 |
| ·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方式 | 第13-16页 |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6-18页 |
| ·白蜡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6页 |
| ·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16-17页 |
| ·香豆素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 ·水杨酸诱导途径 | 第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 2 白蜡属种间杂种优良F1微繁技术的初步研究 | 第19-3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 ·材料来源 | 第19页 |
| ·生长调节剂的配制 | 第19-20页 |
| ·外植体 | 第20页 |
| ·基本培养基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20-21页 |
| ·外植体的消毒 | 第21页 |
| ·不同消毒方式的研究 | 第21页 |
| ·离体组织的诱导及继代 | 第21-23页 |
| ·愈伤组织分化的初步研究 | 第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 ·消毒方式的研究 | 第23-24页 |
| ·初代培养基的选择 | 第24-25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 | 第25-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SA对白蜡属种间杂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 第35-5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 ·实验材料和药品的准备 | 第35页 |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香豆素类物质的测定 | 第35-37页 |
| ·水杨酸对白蜡属种间杂种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类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8页 |
| ·白蜡树精的含量 | 第38-40页 |
| ·白蜡树精-6-β-D-葡萄糖苷(Mandshurin)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 ·香豆素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 ·水杨酸对杂交子代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类含量测定 | 第42-45页 |
| ·水杨酸处理的优化 | 第45-48页 |
| ·本章小节 | 第48-50页 |
| 4 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作用机制初探 | 第50-63页 |
| ·不定芽分化与生长调节剂组合关系的显微观察 | 第50-5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0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50页 |
| ·石蜡切片的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不同分化生长调节剂组合诱导后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 第51-52页 |
| ·内源激素标品的测定 | 第51-52页 |
| ·内源激素样品的提取 | 第5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条件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1页 |
| ·NAA与TDZ组合诱导的愈伤组织细胞分化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观察 | 第52-55页 |
|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55-60页 |
|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