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校本课程与体育校本课程的概述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国外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国内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北京地区体育校本课程概述 | 第16-17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7-20页 |
·前人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0-23页 |
·调查对象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个案法 | 第20-21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1-22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51页 |
·校本课程开设的学校资源 | 第23-30页 |
·三所学校背景介绍 | 第23-25页 |
·学校场地情况 | 第25-28页 |
·学校体育校本师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实施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30-45页 |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 第30-33页 |
·体育校本课程课时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情况分析 | 第35-37页 |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学校体育校本配套教材资源的开发情况分析 | 第38-40页 |
·体育校本课程评价方式情况分析 | 第40-43页 |
·体育校本课程获奖情况概括 | 第43-44页 |
·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方式比较 | 第44-45页 |
·三所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 第45-50页 |
·学校重视不够,师资条件缺乏 | 第46-47页 |
·体育校本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特点不鲜明 | 第47-48页 |
·教学组织形式应更合理化 | 第48页 |
·教材配备应及时,教师教学缺乏依据 | 第48-49页 |
·评价方式趋于单一,课堂效果需增强 | 第49-50页 |
·建议 | 第50-51页 |
·国家相应举措得力,管理评价机制应及时到位 | 第50页 |
·体育校本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统筹安排,互助互利 | 第50页 |
·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各校间的合作 | 第50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附录 A | 第55-58页 |
附录 B | 第58-60页 |
附录 C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