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25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二、前人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三、主要史料介绍 | 第17-22页 |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突破 | 第22-23页 |
五、论述范围、概念和符号说明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清代历史与土地问题 | 第25-41页 |
第一节 盟旗制度与努图克 | 第26-30页 |
一、建旗与盟旗制度 | 第26-28页 |
二、清代四旗努图克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清末开垦之前的土地关系 | 第30-41页 |
一、右翼四旗土地形态 | 第30-37页 |
二、概念上的模糊认识与土地关系总有性 | 第37-41页 |
第二章 清末开垦与土地问题(1889-1911) | 第41-71页 |
第一节 外旗蒙古人的涌入与清末私垦 | 第41-50页 |
一、扎赉特旗早期外旗移民 | 第41-44页 |
二、科尔沁右翼前旗的私垦 | 第44-47页 |
三、私垦地区几个土地问题 | 第47-50页 |
第二节 清末放垦与设治 | 第50-63页 |
一、扎赉特旗的放垦与设治 | 第50-54页 |
二、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放垦与设治 | 第54-59页 |
三、科尔沁右翼后旗的放垦与设治 | 第59-60页 |
四、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放垦与设治 | 第60-63页 |
第三节 清末放垦中的几个问题 | 第63-71页 |
一、汉族农民报领土地 | 第63-65页 |
二、私垦户的处置 | 第65-68页 |
三、原住旗民的留界问题 | 第68-71页 |
第三章 民国初期土地问题(1912-1931) | 第71-99页 |
第一节 民国初期建置沿革 | 第71-73页 |
第二节 续垦四旗土地 | 第73-77页 |
一、续垦科尔沁右翼三旗余荒 | 第73-74页 |
二、续垦扎赉特旗 | 第74-75页 |
三、科尔沁右翼前旗的续垦 | 第75-76页 |
四、科尔沁右翼后旗的续垦 | 第76页 |
五、科尔沁右翼中旗的续垦 | 第76-77页 |
第三节 兴安区屯垦 | 第77-80页 |
第四节 民国初期土地问题 | 第80-86页 |
一、生计地、留界地的转让与蒙古人北迁 | 第80-82页 |
二、设立地局及其运行 | 第82-85页 |
三、继续私垦旗内土地 | 第85-86页 |
第五节 土地、人口与产业结构变化 | 第86-89页 |
第六节 租佃、雇佣关系 | 第89-99页 |
一、租佃关系 | 第89-94页 |
二、雇佣关系 | 第94-99页 |
第四章 日本侵占时期土地政策调整(1932-1945) | 第99-129页 |
第一节 日占时期右翼四旗沿革、区划 | 第99-103页 |
一、建置、区划沿革 | 第99-101页 |
二、盟旗制度改革 | 第101-103页 |
第二节 “满洲国”的蒙地调整 | 第103-113页 |
一、土地权益之争与“蒙地奉上” | 第103-107页 |
二、初步处理非开放蒙地内土地问题 | 第107-109页 |
三、《蒙地管理要纲》的制定与实施 | 第109-112页 |
四、日本“开拓移民”与掠夺性土地经营 | 第112-113页 |
第三节 人口、产业结构 | 第113-118页 |
一、人口结构及其变化 | 第113-114页 |
二、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 第114-118页 |
第四节 旗内土地关系 | 第118-129页 |
一、开放蒙地内土地形态 | 第118-120页 |
二、非开放蒙地内土地形态 | 第120-124页 |
三、土地占有问题 | 第124-129页 |
第五章 “五四指示”背景下的减租清算分地(1946.5-1947.10) | 第129-173页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历史沿革 | 第129-135页 |
一、开展民族解放运动与初步接受党的领导 | 第129-130页 |
二、“四·三”会议与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统一 | 第130-133页 |
三、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 第133-134页 |
四、解放战争期间的区划变更 | 第134-135页 |
第二节 减租、清算运动的实施过程 | 第135-146页 |
一、“五四指示”颁布之际的群众运动 | 第135-141页 |
二、《七七决议》后的群运过程 | 第141-146页 |
第三节 反蒋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第146-156页 |
一、反蒋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第146-148页 |
二、统一战线政策受到挑战和限制 | 第148-154页 |
三、再次肯定统一战线政策 | 第154-156页 |
第四节 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互助运动 | 第156-159页 |
第五节 减租清算运动中的土地调剂 | 第159-164页 |
一、减租、分地政策 | 第159-162页 |
二、减租时期的土地调剂 | 第162-164页 |
第六节、开始推行“五四指示”及地权变动 | 第164-173页 |
一、汉区清算分地与蒙区“消灭夹生” | 第164-166页 |
二、砍大树与汉区清算分地 | 第166-169页 |
三、开始全面清算分地 | 第169-173页 |
第六章 平分土地运动(1947.11-1949.3) | 第173-219页 |
第一节 平分土地运动在兴安盟的实施过程 | 第173-193页 |
一、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第173-175页 |
二、按“五四指示”精神继续清算分地 | 第175-178页 |
三、兴安盟群众工作会议 | 第178-180页 |
四、平分土地运动的全面开展 | 第180-190页 |
五、开展牧区、半农半牧区民主改革 | 第190-193页 |
第二节 兴安盟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 第193-203页 |
一、《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的制定与被引用 | 第193-196页 |
二、内蒙古东部区并未执行《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 | 第196-200页 |
三、各种版本的补充办法被引用及其影响 | 第200-203页 |
第三节 平分土地运动中的地权变动 | 第203-206页 |
一、阶级之间的地权转移及其意义 | 第203-205页 |
二、优抚军属与地富分土地 | 第205-206页 |
第四节 若干疑难问题的解决 | 第206-215页 |
一、蒙地总有之争及蒙租问题 | 第206-213页 |
二、处理寺庙土地 | 第213-215页 |
三、区外土地关系的处理 | 第215页 |
第五节 人口、民族结构及产业分布 | 第215-219页 |
一、人口、民族结构 | 第215-216页 |
二、产业分布 | 第216-219页 |
结语 | 第219-2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235页 |
附录一 内蒙土地问题(草案) | 第235-237页 |
附录二 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 | 第237-240页 |
附录三 云泽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提纲 | 第240-241页 |
附录四 东北局书记高岗在内蒙古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第241-2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42-243页 |
致谢 | 第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