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印刷电路论文

过孔激起的反谐振频率下传输效果的分析与预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信号完整性研究背景第7-8页
   ·非理想互连研究现状第8-12页
     ·各种非理想互连问题第8-10页
     ·过孔问题第10-12页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框架第12-13页
第二章 信号完整性基本理论第13-27页
   ·信号的带宽第13-15页
   ·信号完整性问题第15-23页
     ·单一网络的信号完整性问题第16-18页
     ·串扰第18-23页
     ·轨道塌陷噪声第23页
   ·预测电气特性的近似方案第23-24页
   ·测量技术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模式阻抗抑制法第27-37页
   ·谐振的基本概念第27-31页
     ·RLC 串联谐振电路第27-30页
     ·并联谐振电路第30-31页
   ·反谐振的基本概念第31-33页
     ·相同容值电容的并联第31-32页
     ·不同容值电容的并联第32-33页
   ·过孔位置与反谐振的关系第33-35页
   ·模式阻抗抑制法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反谐振频率处信号传输效果预测方法第37-51页
   ·S 参数第37-40页
   ·损耗第40-45页
     ·损耗的组成第41-42页
     ·损耗的度量第42-43页
     ·损耗的计算第43-45页
   ·两端口引起相同谐振频率下的传输效果第45-46页
   ·预测反谐振频率处传输线效果的步骤第46-47页
   ·验证正确性第47-50页
     ·过孔位置与反谐振关系验证第47-48页
     ·模式阻抗抑制法验证第48-49页
     ·本文提出方法的验证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不同种类过孔对传输效果的影响分析第51-57页
   ·传输线的返回路径设计第51页
   ·不同种类过孔对传输效果的影响第51-56页
     ·不同种类过孔的简介第51-54页
       ·不同种类过孔对传输效果的影响第54-55页
     ·过孔造成信号两次换层时的传输效果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北斗的宽带圆极化天线与低噪放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SiC衬底石墨烯生长机理及电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