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27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第2章 妇女发展公益事业主要理论 | 第27-33页 |
·公益慈善理论 | 第27-29页 |
·公益和慈善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公益慈善理论 | 第28-29页 |
·公共需求理论 | 第29-30页 |
·公共需求及其特征 | 第29页 |
·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 | 第29-30页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 第30-31页 |
·市场失灵 | 第30页 |
·政府失灵 | 第30-31页 |
·非营利组织 | 第31-33页 |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 第31-32页 |
·非营利组织的特性 | 第32-33页 |
第3章 妇女发展公益事业主要领域及现状 | 第33-44页 |
·妇女发展公益事业主要领域及现状 | 第33-42页 |
·法律保障女性权利的实现 | 第33-34页 |
·妇女参政水平 | 第34-35页 |
·妇女的受教育水平 | 第35-38页 |
·妇女卫生健康水平 | 第38-40页 |
·妇女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 第40页 |
·妇女的发展环境与社会保障 | 第40-42页 |
·中国妇女发展公益事业引入非营利组织的必要性 | 第42-44页 |
第4章 我国妇女发展公益事业推进问题 | 第44-50页 |
·政府在推动妇女发展公益事业中存在问题 | 第44-45页 |
·法律有待完善 | 第44-45页 |
·机构冗杂、职权划分不清 | 第45页 |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障碍 | 第45页 |
·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非营利组织的结构问题 | 第46页 |
·公信力建设 | 第46页 |
·资金、人员和组织间相互协调 | 第46-47页 |
·非营利组织的“售后服务”与帮助的持续性 | 第47-48页 |
·社会、公民与妇女发展公益事业 | 第48-50页 |
·女性自我认知 | 第48页 |
·公民与妇女发展 | 第48页 |
·媒体与妇女发展公益事业 | 第48-49页 |
·社会人力资源与妇女公益事业 | 第49-50页 |
第5章 改进妇女发展公益事业对策及建议 | 第50-57页 |
·调整政府在妇女发展公益事业项目中的角色定位 | 第50-53页 |
·政府是我国妇女发展公益事业的奠基者与推动者 | 第50-52页 |
·政府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妇女发展公益事业创造环境 | 第52-53页 |
·增进非营利组织在妇女发展事业中的规模化、可持续性参与 | 第53-54页 |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 | 第53-54页 |
·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 | 第54页 |
·加强社会、公民其他组织在妇女发展公益事业中的作用 | 第54-57页 |
·妇女发展公益事业的进步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 第54-55页 |
·社会公民的有效监督促进妇女发展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 第55页 |
·鼓励志愿者在妇女发展公益事业中的积极参与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一、专著、期刊、论文类 | 第57-58页 |
二、数据年鉴类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