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一、绪论 | 第11-23页 |
(一)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问题缘起 | 第11-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 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 | 第13-14页 |
2. 岗前培训 | 第14页 |
3. 岗前培训模式 | 第14-15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 关于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研究 | 第16-20页 |
2. 关于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 | 第20-21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二、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理论探讨 | 第23-28页 |
(一)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成人学习理论 | 第23-25页 |
1. 桑代克的成人学习能力理论 | 第23-24页 |
2. 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理论 | 第24页 |
3. 塔夫的成人自我指导学习理论 | 第24页 |
4. 麦基罗的成人学习知觉转换理论 | 第24-25页 |
(二)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分析框架 | 第25-28页 |
1.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理念 | 第25-26页 |
2.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组织 | 第26页 |
3.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 | 第26页 |
4.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方式 | 第26-27页 |
5.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评价 | 第27-28页 |
三、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现状调查—以湖北省十九所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为例 | 第28-35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28页 |
(二) 调查方法 | 第28-29页 |
(三) 调查问题 | 第29页 |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1. 岗前培训的理念上过于刚性,强调管理主义视角 | 第29-30页 |
2. 培训组织过于集中统一,缺乏自主性 | 第30-32页 |
3. 培训内容区分不高,针对性不强 | 第32-33页 |
4. 教学方式偏重满堂灌、缺少互动 | 第33-34页 |
5. 考核方式偏重书面知识、缺少能力考查 | 第34-35页 |
四、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效果的原因探讨 | 第35-38页 |
(一) 浓厚的管理主义思维、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 第35-36页 |
(二) 岗前培训与高校教师资格证不合理的制度关联 | 第36-37页 |
(三)扭曲的心理模式 | 第37-38页 |
五、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重构 | 第38-42页 |
(一) 转变管理主义思维,强调服务职能 | 第38页 |
(二) 取消教师资格证与岗前培训的关联性 | 第38页 |
(三) 改变扭曲的心理模式,重构岗前培训模式 | 第38-42页 |
1. 转变培训理念:以师为主,服务为本 | 第39页 |
2. 优化培训方式:学校自主,多元组合 | 第39页 |
3. 调整培训内容:区别对象,突出教学 | 第39-40页 |
4. 创新教学方式:自我导向,个性教学 | 第40页 |
5. 改变考核方式:发展为主,多元考核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附录1 | 第48-52页 |
附录2 | 第52-53页 |
附录3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