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17页 |
| ABSTRACT | 第17-2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9页 |
| ·国外花生收获机械现状 | 第24-29页 |
| ·国内花生收获机械现状 | 第29-36页 |
| ·国内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 第36-3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二章 收获工艺流程与总体设计 | 第41-52页 |
| ·我国花生种植农艺和生物学特征 | 第41-43页 |
| ·种植农艺 | 第41-42页 |
| ·生物学特征 | 第42-43页 |
| ·设计要求 | 第43-44页 |
| ·收获工艺流程设计 | 第44-47页 |
| ·花生联合收获作业模式选定 | 第44-45页 |
| ·摘果形式(全喂入与半喂入)比较与选定 | 第45-46页 |
| ·花生起秧方式 | 第46-47页 |
| ·其他作业工序与部件 | 第47页 |
| ·整机作业流程和部件组成 | 第47页 |
| ·总体设计 | 第47-51页 |
| ·整机布置方案及工作过程 | 第47-48页 |
| ·行走方式(轮式与履带式比较) | 第48-50页 |
| ·传动方案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挖—拔组合式起秧装置的研究 | 第52-63页 |
| ·分禾装置设计 | 第52-53页 |
| ·扶禾装置设计 | 第53-56页 |
| ·结构设计 | 第53页 |
| ·扶禾链条速度的研究 | 第53-55页 |
| ·花生秧蔓扶禾过程分析 | 第55-56页 |
| ·夹持输送链设计 | 第56-58页 |
| ·结构设计 | 第56-58页 |
| ·夹持输送链速度 | 第58页 |
| ·挖掘铲的设计 | 第58-59页 |
| ·扶禾器、挖掘铲、夹持链的配置位置 | 第59-62页 |
| ·满足的作业要求 | 第59-60页 |
| ·位置关系的初步确定 | 第60-61页 |
| ·花生起秧性能验证试验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清土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 第63-77页 |
| ·清土装置类型与特点 | 第63-64页 |
| ·清土装置类型的选择 | 第64-65页 |
| ·花生植株在清土段的运动分析 | 第65-69页 |
| ·清土装置结构设计 | 第65-66页 |
| ·拍土板运动解析 | 第66-67页 |
| ·清土运动过程分析 | 第67-69页 |
| ·花生果系在清土通道受拍击次数 | 第69页 |
| ·拍土板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69-74页 |
| ·拍土角振幅和清土频率 | 第69-70页 |
| ·清土通道长度 | 第70-71页 |
| ·拍土板与夹持链的位置配置 | 第71-72页 |
| ·拍土板高度 | 第72-74页 |
| ·拍土板内侧面材料选定 | 第74页 |
| ·清土装置的参数优化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摘果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 第77-113页 |
| ·摘果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 第77-78页 |
| ·半喂入花生摘果试验台的设计 | 第78-79页 |
| ·摘果辊筒与夹持输送链配置方式 | 第79-81页 |
| ·平行配置方式 | 第80页 |
| ·倾斜配置方式 | 第80-81页 |
| ·摘果过程运动特性分析 | 第81-85页 |
| ·摘果叶片结构与摘果机理简析 | 第81-83页 |
| ·理想摘果过程(果系位置状态) | 第83-84页 |
| ·摘果频率 | 第84页 |
| ·摘果强度 | 第84-85页 |
| ·摘果装置的优化试验 | 第85-111页 |
| ·摘果叶片形式 | 第85-87页 |
| ·摘果辊筒叶片个数 | 第87-89页 |
| ·双摘果辊筒配置方式 | 第89-91页 |
| ·摘果叶片结构参数研究 | 第91-93页 |
| ·摘果作业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3-98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98-99页 |
| ·摘果作业性能的响应曲面法优化试验 | 第99-110页 |
| ·摘果过程防地膜缠绕技术研究 | 第110-111页 |
| ·优化试验结论 | 第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第六章 秧蔓抛送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 第113-118页 |
| ·秧蔓抛送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 第113-114页 |
| ·夹持链、抛送链型号选定 | 第114-115页 |
| ·夹持链、抛秧链、压板的三角区设计 | 第115-117页 |
| ·夹持链、抛秧链夹角 | 第115-116页 |
| ·压板形状及其与夹持链、抛秧链的距离 | 第116-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 第七章 整机性能试验与作业参数优化 | 第118-131页 |
| ·样机制造与特点 | 第118-119页 |
| ·主要性能指标 | 第119-120页 |
| ·收获时间对作业性能的影响试验 | 第120-123页 |
| ·试验对象 | 第121页 |
|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121页 |
| ·试验方法和试验内容 | 第121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3页 |
| ·土壤含水率对作业性能的影响试验 | 第123-124页 |
| ·试验对象 | 第123页 |
|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123页 |
| ·试验方法和试验内容 | 第123-124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4页 |
| ·机器主要参数对作业性能的影响试验与参数优化 | 第124-130页 |
| ·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 | 第125-127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7-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31-134页 |
| ·研究结论 | 第131-132页 |
| ·主要创新内容 | 第132-133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133-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 附录 | 第138-145页 |
| 一、论文中所应用的主要程序 | 第138-140页 |
| 二、主要相关获奖证书 | 第140-145页 |
| 致谢 | 第145-14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相关成果 | 第147-148页 |
| 一、相关获奖成果 | 第147页 |
| 二、发表相关论文 | 第147-148页 |
| 三、申请或授权相关专利 | 第148页 |
| 四、其它奖励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