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 本文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8-19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二) 主要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19-27页 |
一、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 过渡型社区 | 第19-20页 |
(二) 社区治理 | 第20-21页 |
(三) 社区治理体制 | 第21-22页 |
二、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一) 布迪厄场域理论 | 第22-23页 |
(二) 政府职能结构重心位移理论 | 第23-24页 |
(三) 治理和善治理论 | 第24-25页 |
(四)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 第27-56页 |
一、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实践成效 | 第27-36页 |
(一) 社区组织架构逐步健全 | 第28-30页 |
(二) 社区民主监督初步形成 | 第30-32页 |
(三) 社区治理关系基本理顺 | 第32-33页 |
(四) 社区公共服务初见成效 | 第33-36页 |
二、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政社互动 | 第36-38页 |
(一) 转变政府职能,梳理职责清单 | 第37页 |
(二) 废行政责任书,实行契约化管理 | 第37页 |
(三) 公开互通信息,实施履约双向评估 | 第37-38页 |
三、 过渡型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56页 |
(一) 社区治理主体单一 | 第38-41页 |
(二) 社区居委会自治表象化 | 第41-44页 |
(三) 社区社会资本较为匮乏 | 第44-48页 |
(四) 社区的认同性整合缺失 | 第48-51页 |
(五) 社区集体经济改革困境 | 第51-52页 |
(六) 社区治理的“内卷化”趋向 | 第52-56页 |
第三章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制约因素探析 | 第56-62页 |
一、 “大政府、小社会”传统体制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一) “大政府、小社会”传统体制阻碍居委会自治 | 第56-57页 |
(二) “大政府、小社会”传统体制引发“行政依赖症” | 第57-58页 |
二、 法规政策建设与社区治理实践不适应 | 第58-59页 |
三、 过渡型社区“熟人社会”的瓦解 | 第59-62页 |
(一) “熟人社会”的物质性瓦解 | 第60页 |
(二) “熟人社会”的精神性瓦解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路径探讨 | 第62-74页 |
一、 加强社区党建,“嵌入”社区治理 | 第62-63页 |
二、 政府转换角色,发挥引导作用 | 第63-66页 |
(一) 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的保障 | 第64-65页 |
(二) 建立社区准入组织和制度 | 第65页 |
(三) 规范发展社区民间组织 | 第65-66页 |
三、 居委会合理定位,强化服务功能 | 第66-69页 |
(一) 确保居委会的自治性 | 第66-67页 |
(二) 规范建设社区居委会 | 第67-68页 |
(三) 整合资源拓展公共服务 | 第68-69页 |
四、 民间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协作合力 | 第69-72页 |
(一) 加强自身建设 | 第69-70页 |
(二) 履行主体职责 | 第70-72页 |
五、 居民有效参与,促进社区认同性整合 | 第72-74页 |
(一) 居民个人积极参与 | 第72页 |
(二) 推选社区精英代为参与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