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论学生叙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一、绪论第9-31页
 (一) 研究缘起第9-14页
  1. 宏观背景第9-13页
  2. 个人价值第13-14页
 (二) 研究目的第14-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 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五) 主要概念第16-26页
  1. 叙事第16-19页
  2. 教育叙事第19-23页
  3. 学生叙事第23-26页
 (六) 文献综述第26-31页
  1. 作为学生叙事的学习叙事的发展第27-28页
  2. 作为学生叙事的道德叙事的兴起第28-29页
  3. 学生叙事的“间接研究”第29-31页
二、学生叙事的可能性第31-50页
 (一)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性的诉求第31-33页
 (二) 杜威经验哲学作为学生叙事的基本支撑第33-39页
 (三) 学生认知发展使学生叙事成为可能第39-46页
 (四) 学生叙事反映教育研究范式的“儿童学”视角第46-50页
三、学生叙事的分类第50-54页
 (一) 根据学生叙事主体分类第50-51页
 (二) 根据学生叙事语言分类第51-52页
 (三) 根据学生叙事主题分类第52-54页
四、学生叙事的价值第54-64页
 (一) 学生叙事的课程价值第54-59页
  1. 课程资源的视角第55-57页
  2. 课程参与的视角第57-58页
  3. 课程文化的视角第58-59页
 (二) 学生叙事的教学价值第59-64页
  1. 学生叙事促进教学互动第59-61页
  2. 学生叙事有助学习方式转型第61-64页
五、学生叙事的操作性第64-74页
 (一) 学生叙事研究的属性第64-66页
 (二) 学生叙事的现实投射第66-68页
 (三) 学生叙事研究的两个基本路径第68-74页
  1.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学生叙事研究第68-70页
  2.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生叙事研究第70-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硕士期间主要发表论文及课题参与第82-83页
后记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归因风格、宽恕及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人格、成就目标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