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序列和自组装的图像加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CONTENTS | 第11-15页 |
图表目录 | 第15-1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9-20页 |
1 绪论 | 第20-45页 |
·背景意义 | 第20-22页 |
·国内外进展 | 第22-23页 |
·传统的加密方法介绍 | 第23-27页 |
·基于数学概念的加密方法 | 第23-24页 |
·基于秘密分割和秘密共享的加密方法 | 第24-25页 |
·基于压缩技术的加密方法 | 第25-26页 |
·基于现代密码学的加密方法 | 第26页 |
·基于变换域的加密方法 | 第26-27页 |
·基于混沌的加密方法介绍 | 第27-33页 |
·混沌理论介绍 | 第27-30页 |
·混沌加密介绍 | 第30-33页 |
·基于DNA密码学的加密方法介绍 | 第33-43页 |
·DNA计算介绍 | 第33-36页 |
·DNA密码学介绍 | 第36页 |
·主要的加密方法 | 第36-42页 |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2-4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43-45页 |
2 基于混沌游戏表示法的图像加密方法 | 第45-68页 |
·混沌游戏表示法介绍 | 第45-47页 |
·迭代函数系统 | 第45-46页 |
·基于混沌游戏的DNA序列表示 | 第46-47页 |
·基于混沌游戏的置乱方法 | 第47-50页 |
·置乱方法设计 | 第47-48页 |
·简单例子实现 | 第48-50页 |
·修正密钥设计方案 | 第50-52页 |
·密钥及修正值要求 | 第50页 |
·常用密钥修正方法 | 第50-51页 |
·新密钥修正方法 | 第51-52页 |
·基于混沌游戏映射的扩散方法 | 第52-55页 |
·扩散模板设计 | 第53-54页 |
·扩散方法设计 | 第54-55页 |
·算法设计及流程 | 第55-57页 |
·实验仿真与结果 | 第57页 |
·算法置乱程度分析 | 第57-60页 |
·置乱程度评价参数 | 第57-59页 |
·置乱程度定量分析 | 第59-60页 |
·安全性能分析 | 第60-67页 |
·密钥安全性分析 | 第60-62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2-63页 |
·灰度直方图分析 | 第63-65页 |
·差分攻击分析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3 基于Hao分形法的图像加密方法 | 第68-80页 |
·Hao分形法介绍 | 第68-69页 |
·新的置乱方法 | 第69-70页 |
·新的DNA扩散方法 | 第70-72页 |
·算法设计及流程 | 第72-74页 |
·实验仿真与结果 | 第74页 |
·置乱程度及安全性能分析 | 第74-78页 |
·置乱程度分析 | 第74-75页 |
·安全性能分析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4 基于RT-DNA元胞自动机的图像加密方法 | 第80-98页 |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 | 第80-83页 |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 第80-81页 |
·元胞自动机的组成 | 第81-83页 |
·元胞自动机的加密技术 | 第83-85页 |
·元胞自动机的加密技术概述 | 第83页 |
·可逆元胞自动机的加密技术 | 第83-85页 |
·DNA元胞自动机 | 第85-90页 |
·一维DNA元胞自动机 | 第85-86页 |
·T型DNA元胞自动机 | 第86-87页 |
·RT-DNA元胞自动机 | 第87-90页 |
·图像加密算法设计及流程 | 第90-92页 |
·DNA模板 | 第90页 |
·算法描述 | 第90-92页 |
·实验仿真与结果 | 第92-93页 |
·置乱程度及安全性能分析 | 第93-97页 |
·置乱程度分析 | 第93-94页 |
·安全性能分析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5 面向图像的一次一密DNA自组装设计 | 第98-108页 |
·DNA自组装 | 第98-100页 |
·DNA瓦片设计 | 第100-106页 |
·明文瓦片设计 | 第100-101页 |
·加密瓦片设计 | 第101-102页 |
·密文瓦片设计 | 第102-104页 |
·密钥瓦片设计 | 第104-105页 |
·解密瓦片设计 | 第105-106页 |
·密钥传递与安全分析 | 第106-107页 |
·密钥传递 | 第106-107页 |
·安全分析 | 第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6 面向图像加密的元胞自动机的DNA自组装设计 | 第108-123页 |
·初等DNA元胞自动机通式设计 | 第108-111页 |
·起始瓦片通式设计 | 第108-109页 |
·过程瓦片通式设计 | 第109-110页 |
·终结瓦片通式设计 | 第110-111页 |
·初等XOR-DNA元胞自动机设计 | 第111-115页 |
·起始瓦片设计 | 第111-112页 |
·过程瓦片设计 | 第112-114页 |
·终结瓦片设计 | 第114-115页 |
·初等T型XOR-DNA元胞自动机设计 | 第115-120页 |
·随机瓦片设计 | 第115-116页 |
·起始瓦片设计 | 第116-117页 |
·过程瓦片设计 | 第117-118页 |
·终结瓦片设计 | 第118-120页 |
·面向图像加密的元胞自动机自组装设计 | 第120-122页 |
·密钥组装设计 | 第120页 |
·原文瓦片及其组装设计 | 第120-121页 |
·加密自组装设计 | 第121页 |
·密文自组装设计 | 第121-122页 |
·解密自组装设计 | 第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30页 |
·结论 | 第123-1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123-127页 |
·不足之处 | 第12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27-128页 |
·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