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一章 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理论前提 | 第11-19页 |
一、 黑格尔的“历史本体论” | 第11-13页 |
(一) “实体即主体”思想 | 第11-12页 |
(二) 总体性思想 | 第12-13页 |
(三) 异化理论 | 第13页 |
二、 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 | 第13-15页 |
(一) 拒绝抽象,提出了“想象的存在”和“现实的存在” | 第14页 |
(二)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现实的物”即商品 | 第14-15页 |
(三) 人的存在的属性 | 第15页 |
三、 对当代哲学本体论的批判 | 第15-19页 |
(一) 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 | 第15-17页 |
(二) 哈特曼的“本体论的实在主义” | 第17页 |
(三) 萨特的“存在主义” | 第17-18页 |
(四) 对不同的本体论思想的吸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卢卡奇本体论思想内容的发展轨迹 | 第19-30页 |
一、 青年时期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 | 第19-24页 |
(一)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批判 | 第19-21页 |
(二) 社会历史过程中主客体的统一 | 第21-22页 |
(三) 总体性思想 | 第22-23页 |
(四) 物化理论 | 第23页 |
(五) 重建本体论的尝试 | 第23-24页 |
二、 晚年时期卢卡奇的本体论转向 | 第24-30页 |
(一) 纠正了忽视自然存在的唯心主义错误 | 第24-25页 |
(二) 存在的分类和根本特点 | 第25-26页 |
(三) 社会存在的根基是劳动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对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的评析 | 第30-38页 |
一、 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理论意义 | 第30-33页 |
(一) 重建和发展了马克思实践哲学 | 第30-33页 |
(二)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 | 第33页 |
二、 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局限性 | 第33-35页 |
(一) 没有把握住马克思本体论的研究路向 | 第34页 |
(二) 没有把握住马克思对本体论考察的逻辑起点 | 第34-35页 |
三、 重建哲学本体论的启示 | 第35-38页 |
(一) 哲学的本体论诠释人的存在状态 | 第35-36页 |
(二)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