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24页 |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的背景 | 第13-20页 |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的意义 | 第20-2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26-29页 |
·课题研究的难点 | 第2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2章 人体手指静脉成像机理 | 第33-44页 |
·近红外手指静脉造影 | 第33-38页 |
·手体静脉的生理特点简介 | 第33-34页 |
·近红外手指静脉造影 | 第34-36页 |
·近红外光源 | 第36-38页 |
·近红外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设备 | 第38-43页 |
·光学传感器 | 第38-40页 |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 第40-42页 |
·镜头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近红外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 | 第44-60页 |
·采集终端的硬件设计 | 第44-54页 |
·近红外手指静脉造影的光源设计 | 第45-49页 |
·光学传感器模块 | 第49-51页 |
·镜头和滤波片 | 第51-53页 |
·通信接口模块 | 第53-54页 |
·电源管理 | 第54页 |
·图像采集时的光源控制 | 第54-59页 |
·PC机的光强控制 | 第55-56页 |
·采集终端中微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多光强手指静脉图像的融合 | 第60-80页 |
·图像融合和高动态范围图像 | 第60-65页 |
·图像融合概述 | 第60-62页 |
·图像融合的方法 | 第62-64页 |
·动态范围和曝光量 | 第64-65页 |
·扩展图像动态范围的方法 | 第65页 |
·多光强的近红外手指静脉图像序列融合 | 第65-79页 |
·CMOS成像设备的光敏响应函数 | 第66-72页 |
·多光强图像直接融合的评价方法 | 第72-73页 |
·多光强的近红外手指静脉图像序列的融合算法 | 第73-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手指静脉图像的预处理 | 第80-88页 |
·手指静脉图像预处理的流程 | 第80-81页 |
·手指静脉图像预处理的具体方法 | 第81-87页 |
·手指边缘提取 | 第81-84页 |
·手指指体中线的拟合 | 第84-85页 |
·手指静脉图像的归一化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手指静脉图像的特征提取 | 第88-111页 |
·静脉纹路的分割算法 | 第88-104页 |
·局部阈值分割 | 第88-91页 |
·方向模板法 | 第91-93页 |
·基于灰度形态学的重复线形跟踪法提取静脉 | 第93-104页 |
·静脉特征选取 | 第104-110页 |
·基于统计的静脉特征提取 | 第104-106页 |
·基于结构的静脉特征提取 | 第106-107页 |
·基于模糊理论的静脉三值分割和特征提取 | 第107-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7章 手指静脉图像匹配 | 第111-123页 |
·常用的图像匹配方法 | 第111-113页 |
·现有的手指静脉匹配方法 | 第113-118页 |
·灰度图像空域和频域的归一化相关 | 第113-114页 |
·Hausdorff距离 | 第114-115页 |
·Miss-match点统计匹配 | 第115-116页 |
·矩特征匹配 | 第116页 |
·结构特征点匹配 | 第116-118页 |
·手指静脉图像的三值模板模糊匹配 | 第118-121页 |
·三值模板间的距离 | 第119-120页 |
·三值模板的模糊匹配 | 第120-121页 |
·搜索策略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8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123-134页 |
·实验环境 | 第123-124页 |
·实验评估 | 第124-127页 |
·三值模板模糊匹配识别 | 第127-131页 |
·三值模板匹配结果分析 | 第128-129页 |
·三值模板模糊匹配的参数讨论 | 第129-131页 |
·三值模板模糊匹配的系统实时性分析 | 第131页 |
·常见手指静脉匹配方法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131-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9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34-136页 |
·工作总结 | 第134-135页 |
·研究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7页 |
攻博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