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多帧影像超分辨率复原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13-17页
     ·数字影像传感器第13-14页
     ·什么是空间分辨率?第14-16页
     ·为什么需要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第16-17页
   ·影像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的概念第17-20页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的基本定义第17-18页
     ·相关影像处理技术与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的联系和区别第18-20页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的应用第20-26页
     ·应用领域第20-23页
     ·应用实例分析第23-26页
   ·论文概述第26-28页
第二章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概述第28-47页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28-33页
     ·研究发展历史综述第28-32页
     ·超分辨率研究的类别第32-33页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的基本理论模型第33-34页
   ·几种重要的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算法第34-45页
     ·傅里叶频域算法第34-35页
     ·非均匀插值(NUI)算法第35-36页
     ·迭代反投影(IBP)算法第36-38页
     ·基于概率理论的算法第38-40页
     ·基于集合理论的算法第40-42页
     ·Delaunay三角网重建算法第42-44页
     ·算法比较第44-45页
   ·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建模第47-61页
   ·线性移不变系统的降质模型第47-50页
     ·点扩展函数第47-49页
     ·线性移不变系统第49-50页
     ·线性移不变系统下影像降质的一般模型第50页
   ·影像降质因素及典型模糊函数第50-54页
     ·运动模糊第52页
     ·散焦模糊第52-53页
     ·大气扰动第53页
     ·盒型模糊第53页
     ·高斯模糊第53-54页
   ·逆问题与不适定问题第54-56页
     ·影像重建中的逆问题与不适定问题第54-55页
     ·不适定问题的规整化第55-56页
   ·基于不同降质模型的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第56-60页
     ·基于形变的多帧降质模型第57-58页
     ·基于运动模糊的多帧降质模型第58-59页
     ·重建模型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序列帧运动模糊PSF参数估计及非线性复原重建第61-89页
   ·运动模糊建模第61-65页
     ·运动模糊产生的原因第61-62页
     ·运动模糊降质模型第62-64页
     ·运动模糊PSF的参数第64-65页
   ·运动模糊PSF估计研究中存在的误区第65-66页
   ·基于倒频谱的运动模糊PSF参数估计第66-71页
     ·倒频谱算法原理第66-69页
     ·运动模糊PSF参数估计第69-71页
   ·多帧运动模糊复原第71-84页
     ·运动模糊的线性复原算法第71-74页
     ·重叠伪影产生原因分析第74-78页
     ·运动模糊引起的重叠伪影的预抑制第78-81页
     ·抑制重叠伪影的多帧非线性盲复原算法第81-84页
   ·实验及分析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基于Gauss-POCS模型的盲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第89-119页
   ·问题的提出第89-90页
   ·奇异帧检测第90-91页
   ·影像的初始估计值第91-97页
     ·双线性插值第91-92页
     ·保持边缘特性的双边滤波插值第92-95页
     ·算法比较第95-97页
   ·多帧亚像素运动估计第97-102页
     ·Keren全局运动估计第97-98页
     ·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时空梯度迭代运动估计第98-102页
   ·序列影像盲超分辨率重建第102-111页
     ·POCS的理论及方法第102-104页
     ·盲超分辨率复原重建第104-108页
     ·重叠伪影的后抑制第108页
     ·多帧联合去噪第108-110页
     ·盲超分辨率复原重建能力分析第110-111页
   ·实验及分析第111-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影像质量评价第119-137页
   ·数字影像质量评价方法第119-129页
     ·主观评价方法第119-121页
     ·客观评价方法第121-128页
     ·影像质量评价算法分析与比较第128-129页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评价的比较与分析第129-130页
   ·超分辨率复原重建评价体系建立的思路和原则第130-132页
     ·超分辨率重建影像的特点第130-131页
     ·超分辨率重建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31页
     ·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准则第131-132页
   ·重叠伪影的后抑制与评价第132-133页
   ·评价实例和分析第133-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137-139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37-138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与展望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第148-150页
缩略语表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体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