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树枝片—聚电解质复合物的超分子凝胶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4页
 第一节 凝胶概述第15-26页
     ·凝胶的定义第15-16页
     ·凝胶的分类第16页
     ·大分子凝胶第16-19页
     ·小分子凝胶第19-26页
 第二节 树枝状分子概述第26-30页
     ·树枝状分子的定义与发展第26-28页
     ·树枝状分子在自组装上的应用第28-30页
 第三节 树枝状分子超分子凝胶第30-39页
     ·楔形树枝状分子超分子凝胶第30-33页
     ·哑铃状树枝状分子二聚体凝胶第33-35页
     ·树枝状-线型嵌段共聚物凝胶第35-36页
     ·两亲性树枝状嵌段共聚物凝胶第36-37页
     ·树枝化聚合物凝胶第37-39页
 第四节 本组研究工作简介第39-44页
 第五节 课题的提出第44-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第二章 树枝状聚氨酯分子及其基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树枝化聚合物的制备第54-78页
 第一节 引言第54-60页
     ·树枝状分子的合成方法第54-56页
     ·树枝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第56-59页
     ·本论文采用的合成方法第59-60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60-68页
     ·实验试剂第60-61页
     ·表征方法与仪器第61-62页
     ·树枝状聚氨酯的合成第62-65页
     ·树枝化聚合物的制备第65-68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68-76页
     ·合成方法分析第68-69页
     ·产物结构表征第69-76页
     ·表征结果小结第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第三章 聚氨酯型树枝化聚合物对凝胶形成促进作用的研究第78-107页
 第一节 引言第78-80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80-82页
     ·材料与试剂第80页
     ·表征仪器与方法第80-82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82-104页
     ·凝胶宏观性能表征第82-83页
     ·通过~1H NMR在微观尺度跟踪凝胶动力学第83-90页
     ·凝胶形成驱动力的研究第90-92页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凝胶形貌的表征第92-96页
     ·带状聚集体基础结构表征第96-100页
     ·凝胶形成机理的提出第100-103页
     ·对凝胶形成过程中大分子效应的讨论第103-104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第四章 聚电解质的构象对其形成树枝化聚合物凝胶行为影响的研究第107-128页
 第一节 引言第107-109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109-110页
     ·材料与试剂第109页
     ·表征仪器与方法第109-110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110-125页
     ·凝胶宏观性能比较第110-111页
     ·凝胶超分子形貌的表征第111-119页
     ·凝胶因子堆积结构的表征第119-121页
     ·对聚电解质主链构象的分析与树枝化聚合物结构讨论第121-123页
     ·对凝胶形成机理的讨论第123-125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28页
第五章 聚电解质主链对树枝状聚氨酯分子在不同溶剂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第128-152页
 第一节 引言第128-129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129-130页
     ·材料与试剂第129页
     ·表征仪器与方法第129-130页
 第三节 结果与表征第130-150页
     ·不同溶剂中凝胶宏观性能表征第130-132页
     ·对溶剂性质的讨论第132-133页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溶剂中聚集体形貌的研究第133-140页
     ·不同溶剂中聚集体基础结构表征第140-146页
     ·通过X光散射方法研究不同溶剂中凝胶形成过程第146-148页
     ·结合溶剂效应对大分子效应的进一步讨论第148-15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52-157页
 第一节 本研究论文的创新与主要内容第152-155页
 第二节 展望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附录A第159-164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作为人工抗体和制备识别肿瘤细胞特征跨膜蛋白的纳米微球
下一篇:基于手性贵金属配合物纳米粒子的化学/生物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