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作为人工抗体和制备识别肿瘤细胞特征跨膜蛋白的纳米微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部分 应用蛋白质印迹聚合物作为人工抗体分离高分子量天然微量蛋白并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第12-9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60页
  第一节 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2-30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极其发展第12-14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步骤第14-16页
     ·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原理第16-19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制备步骤第19-23页
     ·分子印迹聚合中使用的载体第23-30页
  第二节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进展第30-47页
     ·制备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需考虑的因素第31-34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的识别机理第34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34-40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现状第40-44页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第44-47页
  第三节 我组对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发展第47-53页
     ·蛋白质印迹体系中引入辅助识别聚合物链第47-48页
     ·引入ARPCs的几种新型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研究第48-53页
  第四节 本实验所涉及的蛋白第53-58页
     ·分子伴侣第53-56页
     ·热激蛋白第56-57页
     ·亲免蛋白与热激蛋白的协同作用第57-58页
  第五节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第58-6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60-81页
  第一节 试剂与实验仪器第60-64页
     ·试剂第60-61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61-63页
     ·实验仪器第63-64页
  第二节 缓冲液及贮存液的配制第64-70页
     ·基因克隆第64-65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65页
     ·细菌培养第65页
     ·融合蛋白的大量表达第65页
     ·凝血因子Xa对融合蛋白的裂解第65页
     ·猪肝脏中细胞提取物及内质网体提取物的提取第65页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PIP)的制备及吸附第65-66页
     ·Bradford法测量蛋白质含量第66-67页
     ·三氯乙酸法沉淀蛋白质第67页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67-68页
     ·银染法第68-69页
     ·免疫印迹(Westernblot)第69-70页
  第三节 实验方法第70-81页
     ·辅助识别聚合物链的制备第70-72页
     ·聚乙烯醇大孔微球的修饰第72页
     ·基因克隆第72-75页
     ·以mBiP为印迹模版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PIP)的合成第75页
     ·使用PIP直接于猪肝内质网体提取物中吸附BiP第75-76页
     ·蛋白质的测定第76-81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1-91页
  第一节 辅助识别聚合物链库的表征第81-84页
     ·FTIR谱图分析第81-83页
     ·~1H NMR谱图分析第83-84页
     ·聚乙烯醇的GPC第84页
     ·4-乙烯基吡啶的接枝效率第84页
  第二节 大孔树脂及印迹聚合物的表征第84-86页
  第三节 PIP从内质网提取液中富集BiP第86-89页
  第四节 利用PIP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第89-91页
     ·免疫共沉淀法研究BiP-FKBP23之间的相互作用第89页
     ·印迹聚合物发放法研究BiP-FKBP23之间的相互作用第89-91页
 第四章 第一部分总结第91-92页
第二部分 分子印迹法制备识别肿瘤表面多肽的荧光纳米微球第92-121页
 第五章 前言第92-106页
  第一节 ERBB-2及其家族蛋白第92-99页
     ·EGFR家族第92-94页
     ·ErbB2介绍第94-99页
  第二节 壳聚糖纳米微球的设计第99-104页
     ·实验设计和步骤第99-102页
     ·纳米微球的选择第102-104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第104-106页
 第六章 实验部分第106-111页
  第一节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106-107页
     ·实验试剂第106-107页
     ·实验仪器第107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107-111页
     ·三聚磷酸钠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第107-109页
     ·壳聚糖稳定微粒铁粒子的制备第109页
     ·壳聚糖-丙烯酸微球的制备第109-110页
     ·玻璃表面固定多肽第110页
     ·玻璃表面的多肽末端聚合壳聚糖纳米微球第110-111页
 第七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1-120页
  第一节 三聚磷酸钠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第111-114页
     ·正交试验条件优化第111-112页
     ·三聚磷酸钠制备纳米壳聚糖的TEM表征第112-114页
  第二节 壳聚糖稳定铁粒子的表征第114页
  第三节 丙烯酸-壳聚糖微球的表征第114-118页
  第四节 玻璃表面的多肽末端聚合壳聚糖纳米微球的表征第118-120页
 第八章 第二部分总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机强酸引发室温聚合制备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方法和应用
下一篇:树枝片—聚电解质复合物的超分子凝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