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2章 大学生党建工作概述 | 第18-23页 |
|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发展大学生党员 | 第18页 |
| ·对党员的党性教育 | 第18-19页 |
| ·管理大学生党组织 | 第19页 |
|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 第19-22页 |
| ·环境更加开放 | 第19-20页 |
| ·主客体更加交互 | 第20页 |
| ·内容更加丰富 | 第20-21页 |
| ·方法更加便捷 | 第21-22页 |
|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 第3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23-31页 |
|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 第23-25页 |
|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 第23页 |
| ·网络中党建资源丰富 | 第23-24页 |
| ·网络工作形式多样化 | 第24页 |
| ·网络环境中互动性更加灵活 | 第24-25页 |
|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 第25-28页 |
| ·西方的文化渗透与国内的反动宣传 | 第25-27页 |
| ·网络更容易给大学生党员带来负面影响 | 第27页 |
| ·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网络素养还不高 | 第27-28页 |
|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 第28-31页 |
| ·坚持根本宗旨不动摇 | 第28-29页 |
| ·适应新时代特点 | 第29页 |
| ·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 第29-31页 |
| 第4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 ·工作者理念亟待转变,存在网络研究与应用两张皮 | 第31-32页 |
| ·工作内容有待更新,存在网络形式与内容相脱节 | 第32页 |
| ·工作方法已显陈旧,网络平台不能充分应用 | 第32-33页 |
| ·客观条件受到限制,存在人力物力双重不足 | 第33页 |
|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部分思想观念不适应网络发展 | 第33-34页 |
| ·整体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 第34页 |
| ·对于网络平台定位不准 | 第34-35页 |
| ·理论的研究仍不够深入 | 第35-36页 |
| 第5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 | 第36-46页 |
| ·网络思想观念创新 | 第36-37页 |
| ·思想观念要一马当先 | 第36-37页 |
| ·紧抓网络工作时效性 | 第37页 |
| ·依托网络实现内容方法创新 | 第37-38页 |
| ·内容上由单一转向多维 | 第37-38页 |
| ·方法上变被动为主动 | 第38页 |
| ·依托网络实现保障机制创新 | 第38-40页 |
| ·确保人力物力的投入 | 第38-39页 |
| ·建立评估考核机制 | 第39-40页 |
| ·依托网络实现工作平台创新 | 第40-43页 |
| ·创建宿舍网络党建工作阵地 | 第40-41页 |
| ·开拓手机党建工作平台 | 第41-43页 |
| ·网络安全意识制度创新 | 第43-46页 |
| ·提升排查安全隐患的能力 | 第43-45页 |
|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