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的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文献回顾 | 第22-42页 |
·文献总体统计特征 | 第22-23页 |
·非效率投资的动因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代理问题与非效率投资 | 第23-26页 |
·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与非效率投资 | 第26-28页 |
·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机制研究综述 | 第28-36页 |
·董事会结构的治理作用 | 第28-29页 |
·大股东持股的治理作用 | 第29-31页 |
·治理环境的治理作用 | 第31-34页 |
·债务融资的治理作用 | 第34-35页 |
·股利分配的治理作用 | 第35-36页 |
·管理层激励、经济增加值与非效率投资 | 第36-40页 |
·管理层激励与非效率投资 | 第36-37页 |
·经济增加值与非效率投资 | 第37-40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40-42页 |
3 理论基础 | 第42-67页 |
·资本投资理论 | 第42-49页 |
·传统资本投资理论 | 第42-46页 |
·现代资本投资理论 | 第46-49页 |
·代理理论 | 第49-5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9-54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54-56页 |
·代理理论与企业投资行为 | 第56-59页 |
·管理激励理论 | 第59-67页 |
·管理激励理论概述 | 第59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与经理人激励 | 第59-62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与经理人激励 | 第62-64页 |
·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与经理人激励 | 第64-65页 |
·综合激励理论与经理人激励 | 第65-67页 |
4 制度背景、基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67-90页 |
·制度背景 | 第67-75页 |
·国有企业投资现状分析 | 第67-72页 |
·经济增加值引入背景及逻辑 | 第72-75页 |
·基础理论分析 | 第75-81页 |
·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内涵 | 第75-76页 |
·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动因 | 第76-79页 |
·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 | 第79-81页 |
·研究假设 | 第81-90页 |
·业绩评价与国企经理人激励 | 第81-83页 |
·经济增加值与国企非效率投资治理 | 第83-90页 |
5 非效率投资的度量与分析 | 第90-103页 |
·非效率投资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第90-94页 |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方法 | 第91-93页 |
·增长函数法 | 第93-94页 |
·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度量 | 第94-101页 |
·投资计量模型的设计 | 第94-95页 |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第95-96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96-97页 |
·投资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97-99页 |
·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度量结果描述 | 第99-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103-132页 |
·研究设计 | 第103-106页 |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 第103-105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05-106页 |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106-116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6-120页 |
·纵向检验结果 | 第116-119页 |
·横向检验结果 | 第119-120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120-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2-13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2-134页 |
·研究创新 | 第134-135页 |
·政策建议 | 第135-136页 |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136-13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1页 |
后记 | 第151-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