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炮制五味子的研究进展 | 第9-23页 |
·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五味子炮制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醋蒸五味子 | 第9页 |
·酒蒸五味子 | 第9-10页 |
·清炒五味子 | 第10页 |
·清蒸五味子 | 第10页 |
·蜜炒五味子 | 第10页 |
·蜜制五味子 | 第10页 |
·炼蜜 | 第10页 |
·蜜蒸五味子 | 第10页 |
·对不同炮制五味子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五味子的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五味子的生态学研究 | 第10-11页 |
·五味子的化学成分 | 第11-20页 |
·木脂素类化合物 | 第11-16页 |
·三萜类化合物 | 第16-19页 |
·有机酸(酯)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挥发油类化合物 | 第20页 |
·其它类化合物 | 第20页 |
·五味子的生物活性 | 第20-21页 |
·保肝 | 第20-21页 |
·抗氧化 | 第21页 |
·抗肿瘤 | 第21页 |
·抑菌和抗病毒 | 第21页 |
·其它 | 第21页 |
·课题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五味子活性成分及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23-3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五味子活性成分的提取 | 第25-26页 |
·五味子石油醚层萃取物的分离纯化 | 第26-28页 |
·五味子乙酸乙酯层萃取物的分离纯化 | 第28页 |
·五味子的炮制 | 第28页 |
·总木脂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28-29页 |
·待测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炮制品的活性研究 | 第29-30页 |
·五味子中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楚作用 | 第29页 |
·五味子中化合物还原力活性 | 第29页 |
·五味子中化合物抗癌活性 | 第29-30页 |
·HPLC同时测定五味子多种有效成分含量 | 第30-33页 |
·色谱条件 | 第30-31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1页 |
·最小检测限(LOD)及最小定量限(LOQ)的测定 | 第31页 |
·供试液的制备 | 第31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1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31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1-32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2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3-54页 |
·五味子中化学成分的鉴定 | 第33-44页 |
·化合物1的鉴定 | 第33页 |
·化合物2的鉴定 | 第33-34页 |
·化合物3的鉴定 | 第34-35页 |
·化合物4的鉴定 | 第35-36页 |
·化合物5的鉴定 | 第36-37页 |
·化合物6的鉴定 | 第37页 |
·化合物7的鉴定 | 第37-38页 |
·化合物8的鉴定 | 第38-39页 |
·化合物9的鉴定 | 第39-40页 |
·化合物10的鉴定 | 第40页 |
·化合物11的鉴定 | 第40-41页 |
·化合物12的鉴定 | 第41-42页 |
·化合物13的鉴定 | 第42页 |
·化合物14的鉴定 | 第42页 |
·化合物15的鉴定 | 第42-43页 |
·化合物16的鉴定 | 第43-44页 |
·总木脂素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五味子炮制品 | 第44-45页 |
·清蒸 | 第44页 |
·清炒 | 第44页 |
·醋蒸 | 第44页 |
·酒蒸 | 第44页 |
·蜜蒸 | 第44-45页 |
·炼蜜 | 第45页 |
·紫外测定总木脂素含量 | 第45页 |
·HPLC同时测定五味子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 第45-52页 |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最小检测限,最小定量限 | 第45-46页 |
·测定方法的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 | 第46-47页 |
·重现性及样品稳定性 | 第47页 |
·加样回收率 | 第47-48页 |
·不同炮制五味子有效成分含量 | 第48-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