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依恋水平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关于留守青少年的研究第12-18页
     ·留守青少年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留守青少年的分类第13-14页
     ·留守青少年的相关研究第14-18页
   ·关于依恋问题的研究第18-21页
     ·依恋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依恋的主要相关理论第19-20页
     ·关于青少年依恋的研究第20-21页
   ·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第21-26页
     ·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界定第21-23页
     ·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第23-26页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6-32页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6-28页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6页
     ·问题提出第26-27页
     ·研究意义第27-28页
   ·总的研究设计第28页
     ·总体研究思路第28页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8页
   ·研究方法第28-32页
     ·研究工具第28-29页
     ·实验法第29-30页
     ·数据处理第30-32页
第3章 研究过程第32-52页
 研究一:农村留守青少年依恋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第32-46页
   ·研究目的第32页
   ·研究假设第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研究工具第32页
     ·研究对象第32-33页
   ·研究结果分析第33-46页
     ·农村留守青少年依恋水平分析第33-40页
     ·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分析第40-43页
     ·农村留守青少年依恋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第43-46页
 研究二:对留守青少年依恋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研究第46-52页
   ·研究目的第46页
   ·研究假设第46页
   ·研究方法第46-47页
     ·研究工具第46页
     ·研究对象第46-47页
     ·实验设计模式第47页
     ·变量考察第47页
   ·实验过程第47-49页
     ·时间安排第48页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第48-49页
   ·研究结果分析第49-52页
第4章 讨论与分析第52-62页
   ·农村留守青少年在依恋水平方面的差异原因讨论第52-55页
     ·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依恋水平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2-53页
     ·留守青少年性别因素的依恋水平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3页
     ·留守青少年年级因素的依恋水平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3-54页
     ·留守青少年监护类型的依恋水平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4页
     ·留守青少年通话频率的依恋水平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4-55页
     ·留守青少年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依恋水平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5页
   ·农村留守青少年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差异原因讨论第55-59页
     ·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5-56页
     ·留守青少年性别因素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6-57页
     ·留守青少年年级因素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7页
     ·留守青少年监护类型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7-58页
     ·留守青少年通话频率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第58页
     ·留守青少年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因素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分析第58-59页
   ·农村留守青少年依恋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考察第59-60页
   ·团体心理辅导提高留守青少年依恋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效果评估第60-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结论第62页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2-64页
     ·研究的不足第62-63页
     ·今后研究的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第70-74页
致谢第74-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外显、内隐竞争与合作态度的关系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
下一篇:高中生自我妨碍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