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概述 | 第8页 |
·3-羟基丙酸的理化性质 | 第8页 |
·3-羟基丙酸的应用领域及市场情况 | 第8页 |
·化学法合成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 第8页 |
·生物法合成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 第8-14页 |
·野生菌株合成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基因工程菌株合成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材料 | 第15-16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15页 |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培养基 | 第15-16页 |
·方法 | 第16-21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37页 |
·产3-羟基丙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 第21-23页 |
·产3-羟基丙酸关键酶基因共表达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 第21-22页 |
·产3-羟基丙酸关键酶基因串表达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 第22-23页 |
·产3-羟基丙酸关键酶基因共表达和串表达重组大肠杆菌的对比 | 第23-26页 |
·产3-羟基丙酸重组大肠杆菌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 第23-24页 |
·产3-羟基丙酸重组大肠杆菌关键酶活性的对比 | 第24页 |
·产3-羟基丙酸重组大肠杆菌重组质粒稳定性的对比 | 第24-25页 |
·产3-羟基丙酸重组大肠杆菌3-羟基丙酸合成量的对比 | 第25-26页 |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产物3-羟基丙酸的检测 | 第26页 |
·甘油脱水酶再激活因子对重组大肠杆菌合成3-羟基丙酸的影响 | 第26-32页 |
·甘油脱水酶基因及其再激活因子dhaB-gdrA 以及gdrB 的克隆 | 第27页 |
·重组质粒pEtac-dhaB-gdrA 的构建 | 第27页 |
·重组质粒pUC-gdrB-tac-aldH 的构建 | 第27-28页 |
·重组质粒pEtac-dhaB-gdrAB-tac-aldH 的构建 | 第28-29页 |
·重组大肠杆菌 E.coli JM109 | 第29-30页 |
·重组大肠杆菌E.coli JM109/pEtac-dhaB-gdrAB-tac-aldH 的酶活分析 | 第30页 |
·重组大肠杆菌 E.coli JM109 | 第30-31页 |
·重组大肠杆菌E.coli JM109/pEtac-dhaB-gdrAB-tac-aldH 初步发酵实验 | 第31-32页 |
·重组大肠杆菌产3-羟基丙酸的初步发酵优化 | 第32-37页 |
·初始甘油浓度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的影响 | 第32页 |
·酵母膏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32-33页 |
·Mg~(2+)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33-34页 |
·K+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34页 |
·维生素B_(12) 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IPTG 加入量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35-36页 |
·接种量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36-3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主要结论 | 第37-38页 |
展望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