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机截割头破岩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截齿破岩机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5页 |
·截割头破岩模拟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5-18页 |
·数值模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16页 |
·截齿破碎岩石过程中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 | 第16页 |
·截割头类似机构切削过程中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 | 第16-1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截割头和岩石相关特性分析 | 第20-33页 |
·截割头的结构分析 | 第20-26页 |
·头体及叶片结构分析 | 第20页 |
·截齿和齿座的结构分析 | 第20-26页 |
·截割头的运动学分析 | 第26-28页 |
·截割头横摆工况 | 第27-28页 |
·截割头钻进工况 | 第28页 |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28-32页 |
·岩体的构造 | 第29页 |
·岩石机械性质 | 第29-31页 |
·岩石力学的特点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截割头破岩过程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33-49页 |
·LS-DYNA 简介 | 第33-35页 |
·LS-DYNA 动力分析功能 | 第33-34页 |
·LS-DYNA 的一般分析过程 | 第34-35页 |
·弹性动力学理论及数值求解方法 | 第35-40页 |
·弹性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35-37页 |
·基本方程的数值离散 | 第37-38页 |
·显式时间积分法 | 第38-40页 |
·接触非线性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40-44页 |
·接触算法简介 | 第40-41页 |
·罚函数法的有限元实现 | 第41-44页 |
·材料非线性的理论 | 第44-48页 |
·岩石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4-45页 |
·连续表面帽盖模型的屈服准则 | 第45-46页 |
·连续表面帽盖模型的硬化准则 | 第46页 |
·连续表面帽盖模型的流动准则 | 第46-47页 |
·连续表面帽盖模型的破坏准则 | 第47页 |
·岩石材料基本性质参数的获取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截割头破岩过程数值模拟的实现过程 | 第49-6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9-50页 |
·材料的定义 | 第50页 |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剖分 | 第50-53页 |
·定义边界条件及约束 | 第53-58页 |
·施加截割头与岩石的约束 | 第53-54页 |
·施加截齿与岩石之间的接触 | 第54-56页 |
·施加截割头的驱动 | 第56-58页 |
·求解与求解控制 | 第58-60页 |
·求解控制 | 第58-59页 |
·求解中常见错误原因及对策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模拟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1-80页 |
·截割头破岩过程中的动态响应 | 第61-69页 |
·截割头横摆工作时的动态响应 | 第61-66页 |
·截割头钻进工作时的动态响应 | 第66-69页 |
·单个截齿破岩过程中的动态响应 | 第69-79页 |
·截齿的可靠性分析 | 第70-74页 |
·截齿载荷特性分析 | 第74-77页 |
·截齿截割速度对截齿载荷的影响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