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天馈系统的准光学分析和近场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11页 |
·准光学理论 | 第8-9页 |
·天线近场测试误差分析研究 | 第9-11页 |
·准光学原理与进场测量非等间隔近远场变换介绍 | 第11-13页 |
·准光学原理与近场测量非等间隔近远场变换概述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 第13-14页 |
·论文取得的成果和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知识 | 第16-30页 |
·准光学原理简介 | 第16-18页 |
·非等间隔傅里叶变换 | 第18-24页 |
·非等间隔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18-19页 |
·非等间隔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19-21页 |
·窗函数的选择 | 第21-24页 |
·共轭梯度迭代 | 第24-26页 |
·求矩阵条件数的Lanczos迭代 | 第26-27页 |
·切比雪夫插值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偏馈系统的准光学分析 | 第30-46页 |
·辐射计天馈系统结构 | 第30页 |
·波纹喇叭口径场的高斯模展开 | 第30-31页 |
·线栅设计与交叉极化分析 | 第31-36页 |
·线栅极化分离特性 | 第31-33页 |
·线栅交叉极化特性分析 | 第33-36页 |
·偏馈抛物面的准光学分析 | 第36-45页 |
·偏馈抛物面的高斯模式变换 | 第36-39页 |
·偏馈抛物面交叉极化特性 | 第39-40页 |
·天馈系统分析结果 | 第40-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近场测量非等间隔近远场变换 | 第46-72页 |
·近场测量波谱函数的提取与探头补偿 | 第46-50页 |
·开口波导(OEWG)探头与坐标变换 | 第50-56页 |
·开口波导方向图与增益 | 第50-53页 |
·探头坐标变换 | 第53-56页 |
·非等间隔近远场变换 | 第56-58页 |
·非等间隔快速傅里叶变换在算法中的应用 | 第58-60页 |
·测试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测试结果与误差分析 | 第60-62页 |
·测量近场数据的非等间隔变换 | 第62-68页 |
·迭代收敛性的讨论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4页 |
附录A 偏馈反射面法向单位向量的推导 | 第74-76页 |
附录B 探头坐标变换 | 第76-80页 |
B.1 探头旋转 | 第76-77页 |
B.2 探头坐标系与待测天线坐标系变换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