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环境与多场耦合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沥青路面多场耦合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沥青路面车辙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海南省沥青路面病害与交通状况调查研究 | 第17页 |
·海南气候调研与气候分区研究 | 第17-18页 |
·沥青路面温度分布规律试验与温度预估模型研究 | 第18页 |
·高温环境下海南省沥青路面车辙对比分析研究 | 第18页 |
·多雨环境下海南省沥青路面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18页 |
·基于多场耦合效应的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分析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海南省沥青路面病害与交通状况调查研究 | 第21-53页 |
·前言 | 第21页 |
·海南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与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 第21-33页 |
·海南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使用现状调查 | 第21-31页 |
·海南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现状 | 第31-33页 |
·海南省干线公路交通量和轴载调研分析 | 第33-43页 |
·海南省干线公路交通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 第33-37页 |
·超载情况下轴载调研分析 | 第37-43页 |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 第43-52页 |
·海南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主要原因 | 第43-47页 |
·海南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形成主要原因 | 第47-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海南气候调研与气候分区 | 第53-72页 |
·前言 | 第53页 |
·海南省的气候调查研究 | 第53-62页 |
·海南省公路气候要素插值模型 | 第62-63页 |
·利用ArcGIS建立气候数据库 | 第62-63页 |
·建立栅格数据模型 | 第63页 |
·海南省气候要素插值方法 | 第63页 |
·海南省气候子因素插值分析 | 第63-68页 |
·气温插值 | 第63-67页 |
·降雨量插值 | 第67-68页 |
·湿热系数插值 | 第68页 |
·海南省路用性能温度与降雨分区 | 第68-71页 |
·海南省气候分区原则 | 第68-69页 |
·海南省气候分区指标体系 | 第69页 |
·海南省气候分区命名及区划图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沥青路面温度分布规律试验与温度预估模型 | 第72-93页 |
·前言 | 第72-73页 |
·路面温度场现场试验研究 | 第73-79页 |
·温度传感器的埋设 | 第73-75页 |
·太阳辐射、气温、风速与路面温度的数据采集 | 第75-79页 |
·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的理论-经验预估模型 | 第79-92页 |
·路面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页 |
·路面温度场现场试验研究 | 第79页 |
·路表温度预估模型的建立 | 第79-83页 |
·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分布规律与预估模型的建立 | 第83页 |
·预估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83-85页 |
·预估模型效果评价与分析 | 第85-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高温环境下海南省沥青路面车辙数值对比分析 | 第93-101页 |
·前言 | 第93-94页 |
·海南公路路面自然环境与交通状况特征 | 第94页 |
·车辙分析模型建立 | 第94-97页 |
·路面结构的选择和路面材料的力学参数 | 第94-95页 |
·车辙分析的交通荷载条件 | 第95-96页 |
·车辙分析的路面温度条件 | 第96页 |
·车辙分析模型网格划分 | 第96-97页 |
·路面车辙对比分析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多雨环境下海南省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分析 | 第101-113页 |
·前言 | 第101页 |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101-104页 |
·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 第101-102页 |
·AC-13级配设计 | 第102-103页 |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 第103-104页 |
·水对沥青混合料常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劈裂强度和破坏劲度模量 | 第104-105页 |
·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 | 第105-106页 |
·综合分析 | 第106-107页 |
·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的试验方法 | 第107页 |
·试验方案 | 第107-108页 |
·试验数据汇总及分析 | 第108-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基于多场耦合效应的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分析 | 第113-140页 |
·前言 | 第113页 |
·路面多场耦合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13-120页 |
·有效应力原理 | 第113-114页 |
·质量守恒定律 | 第114-116页 |
·Darcy定律 | 第116页 |
·动量守恒 | 第116-117页 |
·本构方程 | 第117-118页 |
·沥青路面水-力耦合模型建立 | 第118-120页 |
·模型求解 | 第120-128页 |
·移动交通荷载表达式 | 第120页 |
·控制方程的通解形式 | 第120-125页 |
·边界条件 | 第125-128页 |
·物理场数学表达式 | 第128页 |
·数值计算和分析 | 第128-138页 |
·模型验证和计算参数取值 | 第128-129页 |
·路面物理场分布情况 | 第129-132页 |
·超载对路面物理场的影响 | 第132-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4页 |
·全文总结 | 第140-14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5-156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156页 |
·博士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