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顾翰的生平 | 第15-26页 |
·顾翰年谱 | 第15-17页 |
·顾翰行迹考 | 第17-23页 |
·顾翰的亲朋 | 第17-19页 |
·顾翰的挚友 | 第19-22页 |
·顾翰游历过的山川景致 | 第22-23页 |
·顾翰是江左性灵派诗人 | 第23-26页 |
第二章 《补诗品》与《诗品》、《续诗品》之比较 | 第26-36页 |
·《补诗品》与《诗品》的品目之同及其观念溯源 | 第26-29页 |
·《补诗品》与《诗品》的品目之同 | 第26-27页 |
·观念溯源 | 第27-29页 |
·《补诗品》与《续诗品》的品目之同及其观念溯源 | 第29-32页 |
·《补诗品》与《续诗品》的品目之同 | 第29页 |
·观念溯源 | 第29-32页 |
·《补诗品》与《诗品》、《续诗品》的品目之异及其观念溯源 | 第32-36页 |
·《补诗品》与《诗品》、《续诗品》的品目之异 | 第33页 |
·观念溯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顾翰《补诗品》对前代诗学观念的继承 | 第36-44页 |
·《补诗品》对《诗品》中晚唐五代诗学观念的继承 | 第36-40页 |
·与《诗品》相同、相似的品目与晚唐五代诗学观念 | 第36-38页 |
·同处于末世氛围下的相似心态 | 第38-40页 |
·顾翰《补诗品》对清代中期诗学观念的继承 | 第40-44页 |
·与《续诗品》相似的品目与“性灵之真”诗学观念 | 第40-41页 |
·注重真性情的清人心态——古代诗歌观念发展的结果 | 第41-44页 |
第四章 《补诗品》诗论的独特价值 | 第44-57页 |
·注重心理感受的诗歌观念 | 第44-51页 |
·与清代江左性灵派其他诗人注重性情之真的差异 | 第44-48页 |
·顾翰真性情观念的独特成因 | 第48-51页 |
·《补诗品》之“补” | 第51-57页 |
·更多心理感受色彩品目,整体偏于负面,且是阴柔风格 | 第51-52页 |
·风格更加纤弱,更具有阴柔特点的品目——“明秀” | 第52-53页 |
·推崇“奥”风 | 第53-55页 |
·意象运用的独家特色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补诗品》的诗学理论价值及其诗论史地位 | 第57-71页 |
·《补诗品》“补”论的要点 | 第57-58页 |
·《补诗品》与《续诗品》的价值新辨 | 第58-62页 |
·“补”、“续”价值之辨 | 第58-61页 |
·《补诗品》与《续诗品》的价值重评 | 第61-62页 |
·《补诗品》与四言论诗诗 | 第62-71页 |
·以《补诗品》为代表的四言论诗诗在形式方面的独特价值 | 第62-66页 |
·以《补诗品》为代表的四言论诗诗在表达方式上的独特价值 | 第66-68页 |
·《谈艺录》中的四言论诗诗观之己见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附录1 | 第80-94页 |
附录2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