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A州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页
 第二节 有关的研究与论述第13-17页
  一、对牧民定居贷款的论述第13-14页
  二、对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银行业机构)开展小额农户贷款的研究与实践第14-17页
 第三节 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7-18页
  一、调查方法第17页
  二、分析方法第17页
  三、论文的框架第17-18页
 第四节 案例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第18-19页
  一、调查时间第18页
  二、调查地点第18-19页
  三、调查对象第19页
  四、关于保密情况的说明第19页
 第五节 创新之处第19-20页
  一、选题创新第19页
  二、研究方法方面创新第19-20页
第二章 A州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概述第20-32页
 第一节 A州牧民定居基本情况介绍第20-25页
  一、牧民定居第20-21页
  二、我省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基本内容第21-23页
  三、A州牧民定居情况第23-25页
 第二节 A州农村信用社概况第25-26页
  一、以A州农村信用社为整体来进行分析的原因第25页
  二、A州农村信用社的情况第25-26页
 第三节 A州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简况第26-32页
  一、全州牧民定居贷款概况第26页
  二、贷款管理制度与流程第26-28页
  三、SP县案例第28-32页
第三章 牧民定居贷款分析第32-39页
 第一节 牧民定居贷款的特点第32-33页
  一、牧民定居贷款与农户小额贷款的异同第32-33页
  二、牧民定居贷款与农村信用社普通住房贷款的区别第33页
  三、牧民定居贷款的特点第33页
 第二节 风险与效益分析第33-34页
  一、牧民定居贷款风险第33-34页
  二、牧民定居贷款的收益第34页
 第三节 牧民定居贷款与A州农村信用社战略的符合性分析第34-37页
  一、对A州农村信用社的SWOT分析第35-36页
  二、对农村信用社开展牧民定居贷款的战略符合性分析第36-37页
 第四节 开展牧民定居贷款对A州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影响实证第37-39页
第四章 A州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管理问题分析第39-42页
 第一节 A州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管理问题与不足第39-40页
  一、未进行贷款对象选择第39页
  二、贷款定价过低第39页
  三、宣传匮乏第39-40页
  四、政府优惠政策争取和议价能力低第40页
  五、业务设计过于简单第40页
 第二节 制约A州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有效管理的因素分析第40-42页
  一、组织结构第40-41页
  二、外部环境第41页
  三、内部因素第41-42页
第五章 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管理策略分析第42-59页
 第一节 贷款对象选择第42-46页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的特殊性第42-43页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选择的重要性第43-44页
  三、农村信用社牧民定居贷款对象选择的具体策略第44-46页
 第二节 牧民定居贷款定价第46-49页
  一、牧民定居贷款恰当定价的必要性第46-47页
  二、牧民定居贷款定价的基本原则第47-48页
  三、牧民定居贷款定价的实施办法第48-49页
 第三节 精细化的信用风险控制第49-54页
  一、建立明确清晰的信用风险管理思路第49页
  二、建立针对性强的矩阵式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第49-53页
  三、建立牧民定居贷款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第53-54页
 第四节 业务宣传第54-56页
  一、开展牧民定居贷款业务宣传的目的第54页
  二、牧民定居贷款业务宣传的重点第54-55页
  三、牧民定居贷款业务宣传的原则与方式第55页
  四、面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宣传与协调第55-56页
 第五节 牧民定居贷款管理业务细节第56-57页
  一、回收贷款频率第56-57页
  二、收益的及时测算与检验第57页
 第六节 人员队伍建设第57-59页
  一、提升人员素质第57页
  二、健全专门队伍第57-58页
  三、完善绩效考评第58-59页
第六章 相关政策建议第59-62页
 第一节 改革A州农村信用社体制第59-60页
 第二节 出台扶持农村信用社开办牧民定居贷款业务的政策第60-61页
  一、税收政策第60页
  二、风险弥补第60页
  三、收益补偿第60-61页
 第三节 构建诚实信用的社会环境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波和时间序列分析的高速铁路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研究--以T集团为例